上世纪初叶,以帕森斯(Parson)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创立了职业指导理论[1],并构建了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使自己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指导三要素,这一模式对后来各种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后,随着人本主义以及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以罗杰斯(Rogers)为代表的“非指导学派”迅速完成了从职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指导的转变,并得到了广泛认可[2]。因此,从内涵上分析,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本质上是一种中介媒质,只是简单地为择业者提供就业信息或相关的就业服务。广义的就业指导则是以人的身心特点、专业方向以及职业意愿等为前提,协助择业者建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态度,通过多种途径,在为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