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主要有两大板块,分别为代数板块和几何板快。在其中,都会涉及不同的数学概念,由于学生们在生活中难以接触到,因此,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概念教学中,将动手操作引入课堂,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体会,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当中。

一、课堂动手,理解内涵

大多数的数学概念都比较抽象,一般都以文字叙述为主,如“一元二次方程、正投影、黄金分割点……”,如果单单拿出来,为学生们讲解其概念,学生们听起来只会感觉迷茫,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感知,去理解,那么会更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其中的内涵。

我以讲解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对我在教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来理解观念的内涵进行阐述。在课堂上,我先让每个学生制作了一个无盖儿的长方体,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提问,怎么样,我们能够将这个长方体在平面上展开,答案是很明显的,因为长方体是剪去了一个矩形纸张的四角后得到的,得出这个回答后,我们继续进行了数据分析,在制作无盖长方体的时候,我们用宽为50cm,长为70cm的长方形纸片,经过裁剪后,得到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为2600cm2,那么,我让学生想一想在每一个角剪裁掉的正方形边长为多少呢?将这个问题解决后,我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引入课堂的讲解中,我又为学生们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36cm2,其中宽比长短5cm,那么,我让学生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多少厘米?学生们很快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假设长方形的宽为x,那么长方形的长为(x+5),这样的话,可以列出一个等式:x(x+5)=36,就这样,通过学生们的动手实践,很快懂得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课外实践,升华意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我也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些动手实践的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制作数学模型。

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们不理解稳定性这个概念,因此对四边形的稳定性比三角形的稳定性差的这个性质也理解不清,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内容为:制作的模型四个边为四个长度相等的纸条,其中在四个角固定的时候用松动的木条支撑,这样的制作,可以使制作的四边形能随意改变形状。另外,让学生们注意观察自己生活中运用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并进行记录。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将自己制作的数学模型和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例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现,四边形的形状比较容易改变,而三角形则不容易。就这样,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操作,了解了稳定性的概念。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学到的知识如果仅仅只存在于脑袋里或者仅局限于做对几道题、考高分,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对知识的价值大打折扣。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来体会知识的魅力,才是教学的更高境界。

在学习完不等式概念的时候,学生们虽然都理解了其中的内涵,但都仅局限于在数学题中如何应用,生活中哪里会应用的到,还是不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将生活中许多情景都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不等式的理解,我为学生出了下列情形的题:小明想要买练习本,但是他只有13张钱了,在这13张钱中,其中有1元和5角的,知道的是,这些钱加起来不大于9.5元,那么问小明可能有几张5角的呢?这个生活中的问题就需要运用不等式来解决。假设有x张5角的,(13-x)张1元的,则0.5x+(13-x)<9 .5,这样利用解不等式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生活问题。

通过自己的分析,运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学生们既惊讶,又开心,都真的感受到自己学习的知识是有用的。

数学中的概念本身是非常抽象的,但是数学概念又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对于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的教学经验中,通过课堂的动手操作和课外实践,学生们对数学阐述的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最后,让学生们联系生活,确实感觉知识的价值,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