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事业有成而精彩,人生价值因坚持而不断提升!”翻阅贺渊的教师日志,首页两行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我太平凡了,真的能接受您的采访吗?”采访中贺渊不时捂着嘴巴,腼腆地发出咯咯的笑声,年轻、乐观的心态让人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位在教师工作岗位上耕耘了30个春秋的老革命。

一、在提升自我的过程里寻找幸福

“从师范毕业到现在,我一直摸爬滚打奋战在教育第一线,每天面对学生都要思索很多的琐碎问题。每当有学生向我提问,我都会认真倾听、反复思考、耐心解答,时刻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让自己产生职业倦怠,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并及时运用到实践中。每当看到学生眉开眼笑,我便非常欣慰,这就是草根教师的幸福。”诚然,一线教师每天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用平常心以及最大的耐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当然还有自己,而对待自己的这份耐心则体现在自我的不断努力提升中。

刚毕业时,贺渊被分配到农村寄宿制学校教书,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外,业余时间她就苦练基本功:找来小黑板练习粉笔字,写了擦,擦了写,不厌其烦反复练习,从不间断。有时还请教有书法造诣的老父亲指点,他从字的间架结构到运笔一一指导,这份修炼让年轻的贺渊明白:写字如做人,要端庄大方,匀称而协调,规范漂亮。

为了练好普通话,贺渊常常利用休息时间翻阅《新华字典》,对每天的教学设计内容逐字标注拼音,试着用普通话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平时一有时间她便听电台播音员的发音,默默地跟读,不断地更正自己的发音,最终她的普通话测试过了二级甲等。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在学生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资料的前提下,中期和期末复习的时候,她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静静地在钢板上刻印数学试卷,一笔一画,工工整整,生怕写错一个汉字或者数字符号,然后轻轻地打开油印机,用滚子一下一下把一张张试卷整齐地复印出来,再分发给每一个孩子,通过测试,摸清孩子们在学习上存在的漏洞,然后有针对性地辅导,对个别学困生还要面对面耐心反复讲解。

“我知道,教育是一门‘做’的学问,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育’,才是‘真育’。”回忆刚做教师时的自己,贺渊的眼神里充满热情与坚定。

经过三年的磨砺,贺渊终于有机会代表学校去县城参加“青年教师课堂大奖赛”,因为她的课除了教学设计科学、合理以外,她的教学基本功也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与赞赏,执教生涯里第一次荣获“绥德县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

“我第一次尝到了教学成功的喜悦,捧着那张比巴掌大一点儿的‘纸’时,我流泪了。只有我心里最清楚,那不仅是辛勤付出后辛酸的泪、收获的泪,更是品尝成功时甜蜜的泪、感激的泪。从此,成功的喜悦促进了我更大的工作热情,我视这张纸为宝,常常以它鞭策自己,要更加勤勉地工作。”

贺渊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坚持向一线的小学教师学,向精彩的教学录像学。”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贺渊都用心地反复揣摩着,渐渐地,她心中的路更宽、更明了。乡下那几年自由成长的日子和敢于执教公开课的经历,培养了贺渊的自信,锻炼了她的勇气。毕业五年后经过层层考核,贺渊顺利地获得了榆林地区“教学能手”称号。

1995年,贺渊从农村来县城小学教学。新环境,新面孔,贺渊处处担心落在别人后面,于是她更加吃苦,更加用心了。“我开始追求高效课堂,我千方百计搜寻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听过很多示范课,力图借助他们的成功经验,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辟出一条捷径,少走一些弯路。刚开始时,我曾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严谨’‘语言过渡周密’‘板书科学合理’‘时间控制得当’等孜孜以求。总认为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密不透风、滴水不漏;应该天衣无缝,无可挑剔;应该精雕细琢、完美无缺。那段时间,我把自己搞得好辛苦,就像演员进行严格的排练一样,反复背教案,掐准时间,有时候幻想说完课堂结束语的最后一个字时正好下课铃声响起;牵着学生按照排练的环节一步步往下走,不允许‘跑偏’,更不允许‘出错’,学生一旦稍有‘旁逸斜出’便‘遭到封杀’的临战状态。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多,第一次有机会去外出听课,感受鲜活的课堂教学,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我此前所谓的结构严谨、由易到难,只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用成人的眼光来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仅仅是被当作了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看上去流畅的教学过程背后,其实掩盖了学生学习的本来面目。之后我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力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效果也不断提高。”1999年、2011年贺渊先后两次参加了陕西省教学能手大赛,均获得“教学能手”的光荣称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在扎根研究的工作中体验幸福

平日里除了静心搞好日常教学外,贺渊会潜心研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她积极参与“校本小课题研究”工作,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对自身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

在教一二年级时,在课堂教学和听课过程中,贺渊发现大部分孩子愿意表现自我,而不善于倾听老师和学生的讲解,于是她就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了《培养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在平时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发现孩子做题时不把审题当回事,她就研究了《培养中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她参与研究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实践与研究》等。同时她坚持阅读教育理论和专业书籍,研究名师的教学经典案例和观看视频资料,跟踪各种教育教学杂志期刊,关注专业网站,寻找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 。

“无论是遨游书海,还是徜徉网络,都是学习积淀的过程,丰富自我的过程。经典的书籍能够持久地激发人的力量。通过小课题研究不断提升了我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体验到了当老师的乐趣、价值,找到了自信,现在小课题研究成为我的一种自主自觉行为,通过小课题研究,我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新基点,成为有思想、有能力、有智慧、有悟性的教育实践主体。”

正是小课题研究为贺渊提供了一条螺旋上升的内在发展之路。沿着这条路,她虚心学习,广泛吸收先进教育理念,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原有教学方式,她的教学状态也渐入佳境,踏上了一条幸福的教研之路,慢慢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过渡,最终逐步发展为专家型教师。

“课上我关注学生更多了,组织更为灵活了,学习更加实在了,活动更加具体了,评价激励更加丰富了,资源的利用更加多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课上的训练更科学。通过小课题研究,课上,少了随意,少了死板,少了自我中心,少了说教,更多的是实在,是活力,是收获。”

近几年贺渊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写成文字,有40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随笔》《教育科研论坛》《中小学校长》《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国家、省、市、县级报刊上,七项成果获得了省市一、二、三等奖,教育教学论文也频频获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成功的幸福,我找到了一条通往教育的幸福之路,那就是研究之路。”贺渊看着自己的研究成果长舒了一口气,满足地说。

三、在帮助教师取得进步时分享幸福

“贺老师在业务上特别精益求精,对待学生永远那么有耐心,确实是我们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2014年我在准备陕西省教学能手比赛的时候,贺老师在教学理念、课堂组织、课堂评价、自我研修等方面给了我好多宝贵的指导,没有她肯定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绥德二小的年轻教师崔欢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贺渊。

“站在路边为别人鼓掌的人更值得尊重,我愿意做这样的一个人。”确实,只要青年教师需要贺渊帮助,贺渊都会尽力而为。

贺渊经常告诉年轻教师:在这个青春恰好的年龄里,行动成就梦想,坚持就有收获。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对自己要求“狠”一点,在自我逼迫中,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在自我反思中,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食粮。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在自我彰显中,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自信。在身体与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多做点事,为自己积累经验,打造底气。在适合奔跑的年华里,要努力向前一步,不论结局如何,至少过程就是华丽的篇章,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即将逝去的青春,才让自己的前行之路更宽阔。

“每每看到我指导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神采飞扬、游刃有余时我感到幸福;每当看到他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时我感到幸福;每当看到他们的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时我感到幸福;每每看到我工作室的教师在勤奋努力下取得各种荣誉时我感到幸福;每每看到我指导的刚毕业的特岗教师面试成功时,我特开心,很有成就感。因为这是人生大事,是直接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面试,所以我更幸福!”

2015年1月贺渊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心底的那份“自我成长的诉求”再次被点燃,她开始思考、规划未来的成长之路。在拥有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吸收了15名教师后,贺渊开始科学规划,组织团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在实践中认知理念,转换行为,向着“能上课、能表达、能研究、能策划”的目标努力前行。

四、在勤学、善思、游学中让幸福永恒

(一)勤学以修身。工作室成立后,贺渊倡导大家恪守“修身自悟”的原则。要求工作室成员读好书,“因为读书是长久的备课”。“一个内心丰富、有积淀的人,当他想利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好像胸中有无数只美丽的蝴蝶,放飞是必然的,展示美丽是一定的。”

贺渊提倡教师一定要有教学主张,教学思想。工作室采用“阅读·思考·交流”的方式,先后分享了《做最好的教师》《优秀教师悄悄做的那些事儿》《教育走向生本》等书,不仅拓宽了教育视野,更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淡定,恪守职业尊严,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读书,使课题研究更科学,成果更先进,效果更明显。

(二)善思以笃行。团队成员扎根常态课,借助课例研讨,紧紧围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改进”这个生本理念,在“初教——研讨——定教”的研修过程中反复磨炼,建立课例研讨与深度研究之间的关联;“凝众人智慧,研专业困惑,集百家之长,分享你我思想,让我们因交流而成长”成员依托名师工作室网站,记录自己的课堂,及时反思得失,研修学习和读书心得,以思导写,以写促思;工作室还尽力搭建成员展示的舞台,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素养。最终使团队成员明白教学不是教师的才艺表演,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促进者、激励者。课堂上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用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把赞美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游学以立言。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以来,各位成员多次到薄弱学校开展送教活动,同时还承担市“名师大篷车科研送教下乡活动”和“绥德县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充分发挥了区域带动、辐射引领作用。团队先后赴横山、子州、米脂、榆林、神木义合、满堂川等地作教师专业成长及课堂教学专题报告,把专业技能、专业品质和更多的人分享。

“我希望学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贺渊在她的教育之路上且行且思,每一个脚步扎扎实实。她先后获得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榆林市突出贡献专家、榆林市教学名师、榆林市首届好教师等称号。她的团队成员庄孝成、高娟教师获得省首届学科带头人称号,崔欢、任琴琴教师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称号,王玉娥、马蓉教师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他们辛苦着、快乐着、创造着、收获着、幸福着,他们静静地倾听着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