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尽管各方面政策措施很多,然而大学生创业教育建设因缺乏“完善的体系”“合力机制”,造成大学生“不敢”创业;高校因理论多实践少而造成大学生“不会”创业;社会因“包容性”不够而造成大学生“不愿”创业。为了打通高校创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真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高校应以实践为重点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学校要开设包括“创业系列课程+创新培养课程”的人才培养计划,要建立“理论教学+创业实训”的教学环境,要提供包括教学大纲、作业、试题库、视频资料、微课程、教学课件等智慧教学资源包,要设立“创业创新教育”奖励基金,合作企业要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创业实训环境的建设、课程资源包的研发、奖励基金的设立等,学生要能够参与师生科研成果的孵化过程,甚至享有孵化企业的原始股权。其次,建立多元结构的科研师资队伍。要求教师要具有公司运营的实际经验,科研项目以实践应用项目为主,以实践科研项目推动理论教学水平,最终教师实践科研项目成果要应用于企业,实现科研成果向应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