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偏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1-11 16:07:49
“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思想虽由来已久,但其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发展过程中,核心思想与价值观念存在不同的差别。新中国成立之时,因连年战乱,人民生活疾苦,特别是青少年体质明显偏差,党和国家把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放在了改善青少年健康上。毛泽东就多次在不同场合要求要努力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也制定了若干改善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规章制度。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根据对全国青少年体质的现状,明确指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严重偏差,把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青少年强健体魄作为重大任务。但由于历史原因,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慢,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学校体育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也加大了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不再是单纯地改善学生体质,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这就使得学校体育进入更加高级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