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提出健全企业参与相关制度、推进“双证书”制度、科学建立新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构建企业和高职院校教学虚拟信息平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对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1.合作质量不高,合作深度不足

在实践过程中,大多高职学校重点把校企合作当作解决学生就业与实习、解决缺少办学资源的手段与方式,当作学校就业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能。而在开发课程、设置专业、定位办学等环节上,不能以整体战略作为视角制订可应用的资源响应产业所需求的技能人才的具体措施。而从企业角度观察,企业并没有从高职院校得到可持续或具体的利益点,目前,基本停留在试水表面区,如实习实训合作基地方面。因此,双方合作质量不高,深度不足。

2.合作机制、体制、法律等不健全

校企合作要求理想的制度环境。综观发达国家的经验,健全的法律体系给职业教育进行“企业参与、行业引导、政府主导”带来了约束跟要求。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也正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校企合作制,虽然实现了相应的效果,但是依旧处在基础时期,未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依托,缺乏根本性的保障,最多也仅是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

3.双方合作意愿较强,但利益兼容性弱

企业希望通过与学校合作获得人才储备或提高在职在岗员工的技能水平,优化企业人才结构。这些美好的合作愿望往往因为学校和企业直接利益的兼容性较弱,双方缺乏及时沟通的信息渠道和交流机制,未能合理整合双方资源、构建符合共同利益的合作框架,导致校企资源浪费。因此,尽管合作意愿很强,但合作过程中问题较多,导致企业望而却步。

4.行业组织对校企影响逐渐弱化

在行政部门整合、高职学校划转、校企分离的影响之下,减弱了对企业的制约能力。因为校企分离,高职学校跟行业组织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对专业的灵活性、市场性适应不够灵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成因分析

1.企业参与动机与积极性不高,企业与高职院校教学无互联网接口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没有调动起企业主动实施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不高,参与合作的企业没有得到必要的成本补偿;企业贡献缺乏社会认可;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负担过重;教育经费供给与分摊给企业的并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企业动力不足。

2.供需侧人才不匹配,企业与院校缺乏有效对话渠道和沟通方式

在迅速发展的创新产业与不断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的影响之下,当前的技能型人才越来越供不应求。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难以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人才供给方与需求方严重不匹配的矛盾愈来愈激烈。行业组织在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方面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行业组织缺少培养行业人才标准的话语权,这造成高职学校的培养标准与企业的用人要求难以有效地进行对接,高职学校与企业达不到双赢目的。

3.“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都是高学历低实践人员,这是过去高校引入人才政策结果。所以,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理论知识充足,但实践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企业师傅实践能力强,但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较弱。致使“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虽然让教师下企业,利用寒暑假培训等各种方式学习,但仍难以达到技术与理论的完美结合运用。

深化“校企合作”对策

1.健全企业参与相关制度,推进“双证书”制度

政府导向的扶持性政策将是最佳保障。应当执行国务院校企合作政策,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及其有关部门制订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政策,以使制度化、保障发展的机制形成。分析校企合作办学的激励政策与相关法规,以使产教融合得以深化。努力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2.科学建立新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双方结合企业岗位的职业制订相应的培养人才的方案,结合职业指标建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工作的事项与岗位的任务开发教学知识,使工业界规定的能力和评估指导原则与国家证书文凭标准联系起来,有效地衔接教学过程、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以使动态调整、专业特色显著、密切对接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形成。

3.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构建企业和高职院校教学虚拟信息平台

健全教师资格指标,开展教师专业指标。贯彻实施三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特别是让教师在企业学习和实践,这样通过企业的资源实现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政府部门应当扶持学校根据相关的要求自主地聘请兼职的教师。健全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工作者到高职学校当兼职教师的有关政策。虚拟学习平台有利于培训师跟教师相互了解情况、健全培训和教学方案、学习新知。

结语

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所在是打造双赢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强化跟高职学校的合作。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面向产业需求的教育理念,配合企业加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创新与突破,才能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海生:《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2]陈婷:《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广西轻工业》2014年第7期。

[3]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职教论坛》201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