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秘书学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态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为要从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新课程体系、努力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着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努力寻求与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衔接等五个方面寻求卓有成效的可行性发展。

【关键词】新态势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年重点项目(15BZ58)。

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新建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体系进行了重新评估,结合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认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整体优化。柔性不足、综合训练有待加强,课程体系中选修课数量较少,根据社会对人才需要而进行调整的动态模块课程设置不足,综合技能训练仍然需要增加。

2.适应性和创新性不够。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预见性,跟不上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步伐,没有着重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地方经济的需求存在差异。

3.学生职业素养相对较低。一方面秘书学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岗位是很常见的现象,同时用人单位却又因为难以找到真正训练有素的秘书人才而苦恼,地方高校秘书学人才培养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

4.专业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5.办学特色不明显。

解决秘书学专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层次的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整合教师资源,设计合理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创新评价体系,使学生掌握秘书学专业技术和方法,有效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陕西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

实践与探索

1.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推动秘书学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形成地方性、应用型的现代秘书学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的培养质量。

(1)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是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训锻炼,使得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充分吸收消化,并且活学活用,真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方式上,以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2)依据培养目标和方案,在具体项目实施计划制订时,让学生参与到实施过程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使秘书学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低年级起即由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从机制和组织上进行目标设定,建立培养体系。

(3)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高质量的秘书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和企业合作,制订大一到大四的实习、实训计划,巩固学生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的研究思路为:

2.优化设计新课程体系

围绕秘书学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精品课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1)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该专业和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以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为中心,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构建该课程体系的雏形,确定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各知识模块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综合各课程和教学环节在内容上的分工与衔接,围绕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将人文素质类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4类课程进行整合,组成知识模块,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2)针对市场人才需求,突出专业素质培养,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基础写作、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等。专业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秘书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文书学及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学、秘书英语、OA信息技术基础、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中国秘书史等。专业方向课:领导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社会学、社会调查、公共关系学、大众传播学、陕西人文概况、消费行为学等。

(3)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中,引入精品课程的建设,并以精品课程的建设影响、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所处的地位、作用,要注重每一门课程与课程群之间的关系,要与时俱进,采用各种方法,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进行合理改革。

(4)在选用教材时,充分采纳学生和老师的建议,对于主干课程的教材选择注重近三年来被评为国家或省部级优秀的教材,而实践类课程则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主讲教师编写、出版个人最新研究成果并作为教材,或者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编写教材。

3.努力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构建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继续完善校内实训室,继续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方式,不断对所学核心课程的知识进行完善和运用,让学生全面消化,提升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方式以实践为导向,以顺应和满足“知识、技能、职业”方面的多元化要求,重点围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多采用案例学习、项目讨论、基地实践等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不管是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教学,都通过问题探究、职场模拟设计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2)重点改善实践环节,实现实践基地的层次化、立体化。从基础知识(如表达、沟通、组织能力等)、专业单项、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四个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3)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突破旧有的、传统的考试和考核机制,建立学校、企事业单位、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和保障体系,对学生进行秘书学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核。

4.着力打造优质教学团队

根据学科的发展规划和秘书学专业现实与长远的教学需要,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好、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主要包括:

(1)通过培养现有师资和引进“三高”人才(即学历高、教学水平高、科研水平高),同时,根据专业需要适当聘请经验丰富的学者为学科客座教授,大幅度改善师资学历和职称结构,形成一支优秀的核心师资队伍。

(2)精心打造高素质团队,支持青年教师不断进取,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经费,同时根据专业需要,每年选派1~2人进行针对性访学或进修培训;采取老教师传帮带措施,引导青年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与规律,深入教学研究;同时尽可能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级学术会议、各类专业教学研究以及专业课题研究,促进教师逐步提升专业素质。

(3)加强在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双师结构”教师的比例,双师资格教师达60%以上;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使教师从理论型逐步转向“双师型”。“请进来”即聘请校内外名师、专家进校开展学术讲座,或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研讨班,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走出去”指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到校外各企、事业单位(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演习”,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与养分。

5.努力寻求与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衔接

加强与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不同体制的机构进行横向联系是拓展教学视野、加速教学质量进程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使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应用范围接受社会检验的一个重要渠道。

(1)加大与不同体制机构的合作,主动与之沟通并使他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教学指导和科研活动。

(2)了解企事业单位的具体需求,有目的、有范围地打造行业所需求的人才并接受他们在资金、就业、实习、实训等多个渠道方面的有利条件,并将我们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规划付诸于行业的检验并提升专业人才的层次。

(3)加强国内外、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努力探索本专业国内外的不同需求与人才打造标准,了解专业发展在不同体制、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间的标准,不断拓展我们的培养思路和行业眼界。

结语

根据21世纪秘书学专业所需的能力及新建地方性高校特色建设规划,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将会解决秘书学专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1)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特色问题;(2)秘书学专业实践体系与环境进一步完善的目标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率;(3)秘书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力与市场需求接口的问题,实现能根据国家、地方与企业发展规划,实时调节课程教学内容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4)从培养创新思想、掌握创新方法使用两方面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平台建设方法问题;(5)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生就业三者相互促进的平台建设与优化问题,最终实现新态势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转型发展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成:《浅探卓越理念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期。

[2]高红梅、郭学利:《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并重的秘书本科专业建设新思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郑美平:《新形势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4]金常德:《当前秘书学研究亟待加强的几个问题》,《秘书之友》2014年第10期。

[5]王友云、唐清荣:《应用型秘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当代继续教育》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