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演奏古筝最根本的目的是演奏出美妙的音色,让听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得到听众的肯定与认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演奏者必须有着好的耳朵和内心听觉。本文阐述了内心听觉的含义,指出了内心听觉在古筝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内心听觉的措施。

【关键词】古筝 内心听觉 培养

内心听觉的含义

内心听觉,是指内心聆听音乐后产生的构造音乐意象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音乐的构图,就是用内心去听声音。在现实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特别喜爱的音乐,可以在没有人演奏或听CD的情况下,在自己内心里听见它。若经过专门训练,只要看到乐谱,不借助乐器,也不哼唱,在全然的寂静中,在内心里想象听见了音符的高度、长度、力度,或整首曲在内心呈现,更专业的音乐家还可以十分准确地听到复杂的音乐。它要求人在不碰乐器、不发声音的状态中,依靠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所掌握的表现手法,对已知的音乐作品进行无声的演奏。音乐中的起承转合,从宏观的布局、走向,到细节上每一次的分句与和声转变,都应先于实际演奏而在内心听觉上完成。在冥听的过程中,虽然演奏家并未触碰乐器,但他应当知晓所采取的演奏法,在实际的运用中将获得何种演奏效果,并预判这种效果在整体的音乐发展中是否具有恰当的地位。

内心听觉由记忆、想象、实践等组成,它包含着对音乐的敏感和预判,是将已知的乐谱经过深思熟虑统筹安排后化作现实中的声音前的最后孕育。它是一种感知内在的听觉能力,我们不仅能通过它来指导我们肢体的实践活动,还能通过进行各种行为实践来提高这种能力。它是一种内、外连接的听觉能力。当我们专注地或者意识集中地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内心的听觉也总是在不断地帮助它对感官听觉作出当下判断。内心听觉的音响在实际的物理世界里并不存在,但它又切切实实地发生在每一次杰出的音乐演奏中。敏感而微妙的内心听觉,是使得音乐演绎质量得以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飞机上的巡航雷达之于飞行安全。内心听觉并非为一般人共有的一种在内心所进行的听觉活动,它是与人的大脑中基于聆听心灵的动力和生活积累结合的心理活动。它在我们生命中的表现形式极为重要,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调动内心听觉,使我们进行的生命活动尽量趋于完美之境界。

内心听觉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演奏者形成美的声音概念

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演奏者,对于美的声音的概念并不相同。古筝初学者对于声音美的概念较为模糊,而内心听觉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高标准的声音概念。这样古筝演奏者在未来的学习中通过不间断的学习和训练后,就能对美的声音形成初步的认识,在经过思考和感悟后,他们就会确立自己对美的声音的标准,并在后续的演奏中自觉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

2.有助于演奏技巧的完善

在古筝演奏技术的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演奏者在学习时,通常会遇到演奏技巧,有的演奏技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而有的演奏技巧即使他们花费再多的时间投入练习也无法克服。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演奏者忽略了内心听觉的培养,陷入了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事实上如果演奏者有了内心听觉的标准,就有了学习的方向,这样在遇到演奏难关时就有了应对的方法,提高了练习的效率,使演奏技术得到提高和完善。

3.有助于作品情感的表达

作品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最主要原因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将这种情感表现出来正是古筝演奏的目的之一。要想完美表达出作品中的演奏,演奏者就要在心中形成一个标准,除了要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外,还要加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感悟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高质量的演奏。

古筝教学中内心听觉的培养

1.加强古筝读谱训练

读谱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读懂并理解作曲家乐谱上的音符和记号,才能正确完整地表达乐曲内涵。内心听觉属于视唱练耳课范围,它是在实音听觉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取得的。为了提高内心听觉,可先要求学生听一下标准音,记住它的高度,然后在心中想象这种音该如何弹出来才能表现出应有的音色,接着再在古筝上弹奏出该音,听听弹奏出的音是否和想象中的相同,如果不同就回想问题在哪里,继续纠正,直到能够准确地弹奏出这个音为止。然后再练习下一个音,这样由一个个音符的练习逐步过渡到乐句的练习。在练习乐句时也采用这种方法,先在内心里想象出该乐句弹奏出的效果,然后再在古筝中练习,发现偏差时要纠正,直到准确为止。再进一步延伸到乐曲的练习,同样采取这种方式,将古筝乐谱中的表情记号、速度记号及文字标注出来,但不在琴上弹出,而是在内心中想象如何准确地弹奏出完整的乐曲,之后再在琴上进行弹奏,验证自己是否听得准确,是否漏掉了什么。这种练习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出练习中的薄弱环节,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乐器的理解,增强乐谱的记忆力。

2.注重对音乐本体知识的学习,完善演奏技巧

演奏技巧是古筝表演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古筝正是通过演奏者运用演奏技巧、夸张的肢体表达和忘我的角色扮演将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影像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打动观众。如果一个演奏者不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那就无法将作品中蕴含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古筝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衍生了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性的演奏风格,在演奏该派作品时就要用演奏技巧把那个流派的风格表现出来,而不能胡乱运用,因为那样作品也就失去了应有的风格。形成音乐风格的音乐要素是多样的,如音色、曲式、织体等,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整体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感受、体验、理解其音乐要素,在练习时也一定要把握作品的整体风格特点,这样才能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内涵。

3.多听大师演奏,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即使是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者也能演奏出不同的风格,观摩大师的演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将正确的理论与实际的演奏效果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同时演奏家娴熟的演奏技巧也会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演奏风格,使学生产生强烈演奏的欲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学习每一首新作品时,首先要反复地聆听音乐,从整体上把握音乐的情感情绪、风格特点,从音乐中能领悟到作曲家创作时的音乐背景,将音乐的整体形象印刻在脑海中,同时也可以适当选择比较适合学生学习模仿的演奏家示范音乐,诱导学生进入到古筝学习中去。例如:在教授《高山流水》这首作品时,运用了和弦长音、多指按弦、快速指序等技巧,这也是演奏过程中的难点,学生在练习时无法准确地将水流不断、生生不息的意境通过技术的运用表现出来,音乐节奏感不对,不能突显出主旋律。过多的讲解反而使学生不知如何演奏,或者是演奏得很别扭。这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古筝大家的演奏视频,直观地展示演奏方法,这样学生就可通过模仿轻而易举地掌握演奏技能。教师的教学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深文化修养

古筝教学博大精深,需要演奏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念和情感,从而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奏者要不断积极学习,多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中国的音乐大部分源于地方戏曲,而且与中国的文学和历史息息相关。所谓艺术修为,也就包含了文学、历史乃至哲学等学科的修为,提升内在的修养,需要积极用功的学习,要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学习做人处事道理、学习善行品优的德行。不要只重技巧不重文化,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辩证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结 语

古筝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因为其音色优美,易于入门,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古筝艺术从原先的凤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作为古筝演奏者要具有一定的内心听觉,突破唯技术论的误区,在内心建立美好声音的标准,从而提高整个演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宇婧:《内心听觉在古筝演奏中的意义和培养分析》,《大众文艺》2014年第10期,第142-143页。

[2]魏薇:《浅谈古筝演奏学习中内心听觉的培养》,《艺术品鉴》2015年第7期,第188页。

[3]詹艺虹:《融入钢琴音乐之中的内心听觉》,《艺术百家》2010年S1,第326-328页。

[4]陈欣:《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大众文艺》2011年第23期,第281-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