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音乐教学中,之所以开设和声理论课程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把握音乐。然而,现在音乐教学只是单纯讲解和声理论知识,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建立和声音响的概念,导致学生无法把和声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音乐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现状。本文通过探究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来解决和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和声理论 音乐教学 钢琴教学 实践

前言

和声理论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无论在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声理论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开设和声理论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和把握音乐。就目前高校音乐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正确引导学生建立和声音响概念,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声理论时普遍存在为了理论而理论的现象。在钢琴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演奏时无法把和声和作品风格联系在一起,无法运用所学的和声理论知识很好地驾驭钢琴曲谱。

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好音乐,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和声理论与钢琴教学相结合,既达到了和声理论学习的目的,又满足了钢琴教学的实际需求。

和声教学与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和声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和声理论教学在我国音乐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声理论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学好音乐的前提。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和声理论教学依然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和声理论学习部分与和声运用部分分离。在和声理论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却忽略了对和声的运用,也就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量记忆规则、做联系题上,对于和声的创造性甚少关注,从而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对和声的运用,和声理论学习也就无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和声理论教学中大多数高校教师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真正地掌握和声理论知识。因此,在和声理论教学中需要教师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讲解和声理论知识,即实际操作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分追求学生演奏技巧的提升,而缺乏对学生自主分析、驾驭作品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差等问题。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曲目、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驾驭作品的能力。然而,当前的钢琴教学却只注重告诉学生怎样弹奏,并未告知为什么这样谈,片面地教学生曲目而已,这样就导致学生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而且大部分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较差,对于键盘技术的掌握只停留在几首钢琴曲的演奏,对于目前钢琴演奏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改善。

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1.钢琴教学中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增添和声理论的趣味性

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教学方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过去固定且枯燥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造成学生对和声理论学习毫无兴趣。若想要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声理论知识就必须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增添学生对和声教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和声理论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只单纯在听老师进行讲解并没有参与到对音乐的理解当中,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在课堂上播放一段不完美的音乐,让同学们自己谈谈对这段音乐中和声部分的理解和分析,学生可以自行编排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和声部分,这样既能加深对和声理论部分的学习,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因此,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在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部分的学习。

2.钢琴演奏中的和声分析

(1)和声理论教学有助于理解作品风格

对和声理论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钢琴作品风格,进而加深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为学生准确地理解、重现作品作铺垫。钢琴作品中的和声部分能够体现出作品的情感与风格,同样作品的风格对和声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肖邦晚期所创作的作品带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该时期的风格特点是半音化和声、远关系转调、各类变音以及不协和和弦的使用逐渐频繁,和声的运用更为纯粹,只是作为表现因素而存在,此时,和声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声织体的写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可以注意到该时期的旋律与和声的传统结合逐渐松散了,旋律与和声开始以自身的发展要求而存在。不难发现此时期的音乐中出现了大量新的和声思维与调性语言,如拉威尔钢琴作品《古风小步舞》,该曲和声已经从功能逻辑中跳转出来,九和弦及九和弦以上高叠和弦的应用使音乐情感更加饱满,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和声理论与钢琴曲谱的结构息息相关

和声理论可以体现出整个作品的调性布局,例如:作曲家采用转音技巧,用音阶的变化来展现曲段的变化用以保证平滑过渡钢琴作品中存在的大量情感转折和高潮。和声理论有助于调性的调整烘托和强化情感。例如: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暴风雨》,采用大块的减七和弦推进、快速的半音阶进行、和声节奏的紧缩与放宽等和声应用来强化音乐效果,构成了此伏彼起的曲谱结构。

(3)和声有利于表现出钢琴作品中的情感

作曲是作曲家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的表达渠道,通过对音响运动力度、节奏的控制来表现人类的内心活动。在钢琴演奏中和声的运用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因而,若要深刻挖掘出钢琴作品的真正内涵,对和声因素的考察必不可少。在钢琴作品中,和声的运用不但强化了作品的质感与效果,还推动了音乐的发展。

3.钢琴即兴伴奏中的和声应用分析

和声选择方面需要注意和声选择的合理性和目的性。首先要注意作品的风格,因为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地域等的风格不同,风格不同影响着和声效果,因此和声的选择要符合作品的风格,这样才不会显得和声过于突兀;其次和声选择的合理性要契合确定的调性,如本来是具有西洋调性的作品,却用了民族大小调思维来处理和声,这就显得和声突兀不符合原有作品,因此在钢琴演奏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和声调性构架的规律;再次,准确处理和声功能;最后,合理安排和声声区能够提升演奏效果,肖邦的《c小调前奏曲》就是合理安排声区的例子。作者在中音低声区应用和声,在和声的引导下,中低音慢慢展开,表达出悠长的悲愤与哀痛,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和声应用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情感。

和声织体运用方面,在钢琴演奏中单音旋律无法准确表达情绪时使用和声织体,和声织体的应用需要把握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以及和声织体运用的整体性。和声织体运用的多样性可以帮助展现作品的不同风格。和声织体运用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作品所展示的不同阶段和声织体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进而完美地展现出整个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结语

总之,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出音乐教学与时俱进的特点,在钢琴教学中应用和声理论的新模式,同时需要钢琴教师从和声的选择、和声织体运用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和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心应手地演奏作品。

参考文献:

[1]乔全龙:《浅析高校钢琴教学中和声理论的运用》,《黄河之声》2015年第4期,第24-25页。

[2]王小丹:《和声理论及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戏剧之家》2015年第15期,第109页。

[3]刘佳音:《和声理论及其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析》,《科技创业家》2014年第1期,第134页。

[4]唐昌菲:《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5]曾强:《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186-187页。

[6]张琳:《和声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北方音乐》2015年第17期,第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