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以“原本性”作为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映射出了追寻音乐本真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加强教学开放性、综合性、突出人本性五个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对高职学生在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中的教学起到了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久石让《在武道馆与宫崎骏一起的25年》音乐会作品为教学范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奥尔夫 音乐教育思想 久石让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内涵与受众群体分析

自2012年国家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文件下发之后,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笔者,在面对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上有教学的疑问与思考,是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的传统音乐欣赏课程的改革还是有更好的创新满足这样的受众群体,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教学课程中尝试针对90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将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久石让的音乐作品作为了一个欣赏特例,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主旨下,遵从音乐原本性与本土化的内涵,找到了新的教学突破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从创立到国内学者的学习应用已经有多半个世纪之久,作为当代的音乐教育体系的一类,其思想核心是“原本性”与“本土化”的音乐教育观点。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具有丰富的教学形式和个性的教学策略,遵循原本音乐,从音乐存在方式、存在特征上,给予教学方法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听到音乐的本身的启示,而引导学生如何听到这样的音乐就是对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本土化的最佳理解。

面对受众群体是高职学生的情况,在心理成长上已经进入成年,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侧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自然发展,重视学生的感知、思维、情感、想象、理解、欣赏、创造、语言等能力。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审美体验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参与到作品中,最终提升审美能力。这都是面对这样受众群体的教学思考因素。

以“原本性”作为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中映射出了追寻音乐本真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加强教学开放性、综合性、突出人本性五个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应用

1.本真性

奥尔夫认为,原本的音乐是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且是人们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的。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参与进来,感受到创作者与表演者对音乐作品本真的诠释。在音乐教学中选取简单的音乐素材,用简单的方法达到让学生明白的目的。

久石让的音乐作品伴随着90后孩子的成长,耳熟能详,在音乐素材上较为简单,作为欣赏作品,《在武道馆与宫崎骏一起的25年》音乐会,是一部具有观看与聆听价值的现场交响乐作品。从教授内容上来看,对音乐的两大分类器乐与人声也有很好的展示,比如,在乐队的编制、乐器的演奏技巧、乐器的音色特征、人声的分类等方面。音乐会第一部分作品是《风之谷的娜乌西卡》音乐合辑。开场作品以乐器定音鼓进入,以纯四度旋律音程进入引子,学生通过这样的音响效果表现方式,联想到的画面是战争、祭祀,情绪是庄严、紧张,这是对全曲的一个铺垫,是音乐作品要表现战争的一次音乐描写。让学生通过鼓这样乐器的音色特征直接感受到作曲者的用心安排,参与到其中,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内容,找到音乐作品的本真。

2.创造性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点,让学生遵从“原本性”的音乐表现,并参与其中,让自己的内心跟随音乐,必然会流露出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必不可少地会加入自己的创造性因素。同一首音乐作品,不同的欣赏者听到的音乐都有自己的感受,表达出的音乐内容也会有不同或者趋近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让学生学会聆听自己的内心,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听觉感受,比如各种感觉的描述、情绪的表达、画面的想象等,都是对音乐的解读,同时也是对他们创造力的激发。让音乐成为一种沟通心灵、直接参与人的内心体验,这样的审美活动产生的审美愉悦,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在情感体验方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学生在聆听到音乐会作品时,对不同乐器演奏有着不同的内心感受,对于寻求音乐内容是一种本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加入了自己的聆听创造力,比如:行进乐队的运用,学生的联想会回到曾经的中学时代;三拍子的音乐节奏型,学生会有舞会、异国风情的理解;爵士乐节奏的运用,会有酒吧、休闲之感,这些种种对音乐内容的表述方式,没有唯一标准,却都在某种程度上趋近音乐本身的音乐内容,只是添加了或多或少自己的想象力,融入创造性,形成作曲家、表演者、欣赏者三者共融于音乐中的画面。

3.开放式

开放式教学也是奥尔夫思想的一个体现,既要有本土性的本民族特色音乐,同时又不局限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是走向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本土化”音乐,呈现出开放性。

这样的开放性为教学过程带来了丰富的意义,久石让的音乐作品有着基于传统,且又现代,同时具有亚洲、西方音乐共融的多元因素。比如:《红猪》中的一段《一去不返的时光》,由久石让亲自钢琴演奏,充满爵士韵味,这里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切分音的运用,是久石让音乐中西方音乐的特色。《龙猫》片头《散步》、片尾《我的邻居龙猫》被称为日本人的心灵之歌,是基于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音乐创作作品。久石让音乐作品中包含丰富多元的开放性音乐因素,能够增长学生见识,也带给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4.综合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行为,是包含了演唱、舞蹈、演奏、动作等一起进行的艺术行为,正是这样的综合性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这样的综合性在音乐形式上就具有丰富性,比如:《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开始音乐旋转激进,上下浮动变化很快,长笛的运用,犹如鱼在水中游得灵活之感。这是该首音乐作为交响版音乐的前段引子,第一段《深海牧场》,合唱塑造大海的深远,主题音乐用切分音又增添活泼之感,很有丰富内容的寓意,很有特色,为后面音乐的展开塑造了背景环境。第二段《大海的母亲》,林正子演唱,表演了大海母亲的博大、大爱之感。她声音特色宽厚、深远。第三段《PONYO鱼的海》音乐一开始,上下围绕单一音开展,形成鱼群簇拥之感,铜管音乐的加入扩大了这个场面的壮观。第九段是主题曲《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独唱的几位带领合唱团,表演者做出动作跟随节奏,童声演唱主题,是对主题金鱼公主形象的塑造。整首乐曲欢快,不同的演唱者形成鱼群不同年龄的声音层次感,热闹、有趣、形象。这一曲音乐最大的特色在于运用不同的演唱者,表现不同的音乐主题内容,综合性很强。对于听者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作品的综合性表达,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

5.人本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首先是对人的教育,从人性发展的开端、从人之初的教育作起,使人在审美体验中获得精神愉悦,是突出人本第一位的理念。就这一点而言,在久石让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音乐的创作手法,都是基于我们的生活,源于自然,是人性的体悟,有着大量的人本色彩。

比如:《天空之城》交响乐,是独有的一次带有行进乐队的交响乐版本,其中第一首,《天空之城拉普达》插曲《鸽子与少年》,将少年的军乐队带入,军乐队运用的一种情况就是青少年学生在中学时期学校生活中都会见到的乐队形式,作曲家这样运用,让听觉意识直逼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青少年时期,手法巧妙,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人本特色。这些精心的安排,无非就是作曲家希望与欣赏者达成共识,内心形成交流,通过音乐进而让审美体验得到愉悦与完成,突出人的主体性。让欣赏者感觉到音乐源于生活,又可以回到生活的感受。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启示

1.启发新的思维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久石让作品的了解,包括乐器的了解、乐队的编制、乐器声音特色的原本性、节奏的快慢与剧情的推动、乐器演奏方法的特色、创作风格的朴实性、配器方法等环节,进一步感悟他人如何创作、感知音乐,学会聆听、思考,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举一反三,应用到对各门课程学习方法论的补充,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本土化的典型体现。

2.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内心体验的不断引导,让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范式,以该门课程作为一个例子,激发他整体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式的创新

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对于基础音乐知识,比如:器乐与人声的分类讲解起到了作品范例的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不再是传统意义针对曲式、和声内容的作品内容鉴赏分析,而更多的是倾向于人文意义的阐释,从人性出发,生命出发,感受音乐的本真。同时与国家教育部的主导思想一致,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富有创新性的新型人才相符。

总 结

久石让是一位有着传统日本音乐特色又对西方音乐很有研究的音乐家,该场音乐会作品有着非常典型的教学效果。作品中无论是对本民族的音乐集成,还是运用西方音乐的表现,在配器、和声、旋律、节奏、演奏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充分的体现。选这样的作品,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感触到自己不再是听者,同时也是作曲家、演奏家,把握音乐的本真,体悟音乐的综合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这正是奥尔夫思想“原本性”的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9。

[2]李夜雪:《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