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讨了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发展,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应如何将BIM技术有效地引入到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同时创建高质量的实训平台,加大师资队伍的投入,提升教学质量,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培养水平,为行业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BIM技术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模式

BIM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这一概念是在三十多年前由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先驱者查理斯·伊斯曼(Charles MEastman)教授提出。建筑信息模型综合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以及功能要求和构件性能,将整个生命周期内该建筑项目的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中,同时包括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等过程信息。BIM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中国,BIM理念正逐步为建筑行业所应用,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行业政令)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站在全球化发展的视角来看,BIM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主流。未来会对建筑质量、环保和舒适度等方面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BIM技术在协同设计、可持续设计、成本管理、住宅产业化、构建数字化城市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BIM的应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BIM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整个中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人才需求不再是以往常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胜任的,因此作为向社会、向市场输送人才的高等学校,只能更快的发展,与时俱进,面向市场需求培养高质量所学有所用的新型建筑行业毕业生。同时建筑行业也应该向高校提出要求,加快培养出面向新形势下能够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等多技能高水平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该培养出的是具备高质量的职业素质和拥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过硬的合格毕业生。面向建筑行业生产一线提供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目前行业发展新气象来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社会需求。将新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融入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备工程造价技能又能胜任管理协调工作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引入BIM后的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教学中的BIM培养模式

在下列核心专业课程中增加BIM技术软件实训课时:

在《建筑构造课程》中从识图和建模两个模块展开,以任务为导向,以“任务—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结果—知识链接”作为课程的贯穿主线。借助BIM建模教学软件(Revit),让学生和教师在完成识图任务和三维建模的过程中来学习建筑构造,从而让学生掌握建筑构造识图能力。

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增加BIM(梦龙)软件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快速有效地利用软件进行施工总平面图的规划,流水及网络图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从而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掌握一项新的技能。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增加多种结构形式的BIM软件实训教学(GGJ、GCJ、GBQ等),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常用建筑结构形式的工程计价能力。同时新型BIM算量软件不仅在报表中的计算公式有了很大改进,而且增加了可视化校验,以及浮动显示中计算公式都有细化扣减,工程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到图形当中查看构件的扣减关系,为与手算校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为准确算量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2.复合型BIM人才培养模式

在开设BIM软件的创新实践实训课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互相探讨、团队协作。针对比较有学习热情的学生,建议并支持他们参加学校与软件开发企业合办的校内BIM技能培训班学习,从而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教学内容,也能与更专业的企业讲师沟通交流,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另外,现在教育部、教育厅、各个高校以及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BIM大赛也层出不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其中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另一方面,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应该在BIM学习中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团队交流能力,在比赛中结识到更多的朋友,感受到行业发展最前沿的脉动。

综上所述,通过这几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掌握BIM技术,为自身将来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高校也能够为社会、为行业输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BIM人才。

引入BIM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实训平台的建设

硬件方面,需要建设能够平稳运行各类BIM软件的高配置计算机机房。软件方面,引入专业的与国际通用的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Revit、Tekla Structures、CATIA等是目前国内应用较普遍且产品较成熟的软件。广联达、斯维尔、鲁班等国内软件公司也在积极研发BIM软件。

2.教师思想认识方面

学校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BIM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其所带来的市场潜力,给予政策方面的引导和经费支持。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入BIM后学生将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起指导和辅助学生实践操作的作用,真正体现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得心应手,然而引入BIM后必然要求教师首先要掌握过硬的BIM知识,以及对课堂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变化和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应当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摸索更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必然会有不适应的现象产生,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阵痛的阶段,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为学校、为学生能够获得更长足的发展而付出努力。

3.教学方法的改变

采用项目化教学,从工程招标、施工组织、建筑构造识图、工程预算等具体的一个项目的若干个工程阶段来讲解与本节课所相关的知识点,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工程,达到理论、识图、操作一线通的境界,真正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才是目前高职院校所倡导的“理实一体化”。

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进入课堂,讲述真实工程项目,将最前沿最一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见识,从而为将来就业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应该抓住行业改革的机遇,将BIM技术有效地引入到新的教学体系中,创建高质量的实训平台,加大师资队伍的投入,提升教学质量,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培养水平,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毛亮等:《BIM技术在国内高校的教学应用研究》,《工程造价管理》2014年第1期,第45-46页。

[2]陈丽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31期,第234-235页。

[3]龙化良:《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5期,第95-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