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基于微课教学的新视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微课的功用,以此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 微课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计算机水平相差悬殊,教师难于因材施教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高职各专业新生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制约,一些发达地区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过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知识,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来自于经济欠发达、信息水平低的学生使用计算机机会较少,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偏低。学生水平的悬殊差异,无疑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增加了不少难度。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畏难情绪问题普遍存在

一般而言,该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一方面,学生仍习惯于高中阶段常用的讲授法——填鸭式教学方法,主体被动,学习方法没有转变,没有养成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较为轻视对该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高数、英语等公共课的学习上。

微课的概念界定及教学优势

1.微课的概念界定

“微课”是指选定某个教学主题,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制作、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并将这些辅助性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主题式、半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

2.微课的教学优势

(1)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一般为5到10分钟。相比于传统的一节课课时而言,它可称之为“微课例”。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老师一般采取讲授法,对知识重难点进行讲解,并演示一些相关操作,学生按照演示,完成老师交代的知识点和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一些类似的操作产生混淆,学生边学边忘,知识点掌握不牢。

(2)针对性强,教学目标明确

微课采取的教学内容是知识点碎片化,每次只针对一个教学难点或重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印象,学生易于消化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操作,另一方面容易约束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便于分步展开教学。

(3)支持移动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更加广泛,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运用到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当中。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进行重播、点播知识点,这种移动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的知识点和学习的时间。

(4)生动有趣

一般而言,一次微课仅有一个知识点。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有精美的画面、清晰的主题和动听的音乐,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情节完整,有导入、重点及结论。微课通过精心的设计、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循循善诱,以此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

微课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契合度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理论课程有很大区别,教学内容多为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这种操作性强的知识点,便于分步讲解,非常适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

2.传统课堂一节课为50分钟,对多数高职学生来说,很难始终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解教学内容,而微课教学内容碎片化、目标明确,生动有趣,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征。

3.该课程内容多为可操作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录制操作演示过程,在录制的过程中对操作过程进行同步讲解,不需要再添加其他设备。就其微课设计与制作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微课制作不仅容易实现而且成本低廉。

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及运用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精心设计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13、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3及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13的使用五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微课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短小有趣、教学情节完整、课程结构清晰流畅、教学语言简洁明了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将教学内容再次分解为微单元。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主要包括文本编辑、文档排版、表格处理、图文混排、目录的生成、合并邮件、文档的预览及打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结合微课单元设计成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任务单。如在设计目录生成的这个微课单元时,就可以设计出让学生制作自己毕业论文目录任务单的形式来录制微课。微课在制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主题,教师边讲解相关知识点边进行演示操作,操作的同时进行录屏、录音,在录制过程中操作过程不易太长,先进行操作的语音提示,然后再将鼠标移动至需要操作的位置,点击鼠标进行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一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2.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决定其成败。该课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如:文档排版中要插入图片、设置艺术字、字体的设置、分栏、页面设置等。通常一节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只有5至10分钟,因此微课教学内容不能选择太多,只能选择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一个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微课教学,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重点和难点达到熟练掌握和彻底理解透彻的程度,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然后把每个微课知识点合理安排,有效串联每个小的知识点,以此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3.教学观念与方式的转变

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微课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过程,而是将此作为重要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学主体为教学主导,同时在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探究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按照内容引导,创设学习情境,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单,让学生在设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再根据微课中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步讲解,启发学生,引导思考,解决问题。只有如此,微课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功用才能充分发挥,实现其在教学上的真正价值。

4.学生学习观念与方式的转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为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的每个教学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再将微课上传到教学资源网站或Moodle平台上,学生应转变学习观念,学会如何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学习不仅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难点或疑惑,一则可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掌握相关知识点,二则可以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在线交流来解决疑难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不足的弥补,对其更是扩充与延伸。

总之,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应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微课教学有效结合,从而改变教学方法与形式,以此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激活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磊、龚少卿:《“微课”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年第11期。

[2]张静:《微课程之综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11期。

[3]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4]刘长海:《微课程: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新途径》,《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年第1期。

[5]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