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通识课程的概念与意义,通过对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当前西部理工科学院在通识课程设置上的现状、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对通识课程设置的诉求。

【关键词】西部理工类学院 通识课程 设置研究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4-0402。

通识课程综述

通识课程是课程的一种,又称为“一般课程”和“通才课程”等,其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帕卡德教授首次将其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其后这种联系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且致力于对其进行研究。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通识课程的设置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通识课程设置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是丰富和发展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重要方面;第二,通识课程设置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第三,通识课程设置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第四,通识课程设置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特色发展的实践过程;第五,设置通识课程是防止学生偏科的重要手段;第六,设置通识课程能够防止应试教育下的“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

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数据分析

1.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针对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方面的热点问题,共设计了18个问题,主要内容涉及对通识课程设置的了解状况、对通识课程的主观诉求、对通识课程设置的期待、通识课程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识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等,以便充分了解目前的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并且对每个问题设计了相应的选择项,让被调查人进行单项选择,以充分了解被调查人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02份,有效回收率约80.4%。

2.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从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了解状况、对通识课程的主观诉求、对通识课程设置的期待等方面来开展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具体情况详细描述如下:

首先,在对通识课程的认识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听说过的只有219人,占总有效调查人数的54.5%,有180人从未听说过“通识教育”这个词汇,占有效调查人数的44.8%,另外有3人未填写此项。

其次,在对通识教育的目的认识上,有284人次选择了“可获得较广领域的知识,培养宏观视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83人次选择了“对专业教育课程的一种补充”,68人次选择了“只是学校单方面安排来充实学生生活”,66人次选择了“为了修够学分,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另外,还有5人次选择的是其他。

再次,在对通识教育的作用认识上,有147人选择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和离开大学后继续学习奠基”,111人选择“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一般和最基础的知识的掌握”,67人选择了“道德意识和政治觉悟有所提高”,39人选择了“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有所提高”,17人选择了“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3.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情况

首先,从师生互动交流情况来看,有62人认为所有的教师都会采取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融入课堂教学中;147人认为大多数的教师会采取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融入课堂教学中;121人认为一部分的教师会采取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融入课堂教学中;44人认为很少有教师会采取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融入课堂教学中;12人认为没有教师会采取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交流,融入课堂教学中。

其次,在通识课程课堂纪律方面,只有170人从来没有逃课,占总有效调查人数的42%,剩余的人数当中,有218人都有逃课或者请假的经历,占总人数的54%。

在专业课程课堂纪律方面,只有167人有逃课或者请假经历,占总有效调查人数的41%,剩余的人数当中,有215人都有逃课或者请假的经历,占总人数的54%。

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设置对策研究

西部理工科院校通识课程开展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更稳定和更有效地推进通识课程的开展,提高在学生中的认可程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对通识课程的宣传

从目前的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西部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对于通识课程了解的程度还不够,他们了解的信息多数都来自同学间的口述信息传递,很少一部分是通过教学海报认识的。但是口述信息具有两面性以及片面性的特点,个人主观的因素影响很大,造成了信息接受者不能够真实地了解通识课程,多是作为聊资聊过就忘,因此这可能会给学校的新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宣传的效果对在同学中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因此,西部理工科院校要大力开展对通识课程的宣传工作,这种宣传工作不仅要面向新生,同时还要面向其他的对通识课程不了解的老生,使得所有的学生对于通识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改变之前的模棱两可的无奈。

2.开设通识课程试听公开课,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课堂体验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愈加严峻,许多学生在入学前都能认识这个问题,都抱着学习专业课的极强目的性参与大学的课程学习,认为只有专业课学好了才能在就业的时候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而认为通识课程对于就业并没有什么帮助,甚至是排斥参与,认为是浪费时间。通过开设通识课程的试听公开课,可以使得同学们纠正很多错误的认识。同时将这些公开课的内容编制成小册发放到同学的手中,使其随时随地都能够了解通识课程的相关作用,保证其能够逐渐纠正错误的观点,正确地认识到通识课程对于人格成长的作用。而且通过这种正式的公开课试听会让同学们对自己心中对于通识课程的期许得以印证,使得许多同学自发地参与到通识课程的学习中去。

3.加大对通识课程教学的资源投入,更新教学设备

先进的教学设备是教学方式创新得以实现的基础。然而,从院校的每年财政数据表明,运用于通识课程的资金投入远远低于专业课程,这需要院校领导和教师团队能够认识到这方面原因,加大对通识课程的财政支持,同时还要进行资金投入方案的论证,以便能最大效率利用资金。西部理工科院校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满足学习开展通识课程教育,划拨专项发展基金,鼓励部分教师主动承担课程的开展工作,对其工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与优先,同时还可以开展通识课程知识应用的相关竞赛,在灵活运用课堂知识的同时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通识课程并主动地选择学习。总之,应该将政策落到实处,使西部理工科院校的通识课程与相关竞赛能够有序地开展。

4.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建立新型的学习研究小组

互联网作为信息交流工具,具备规模巨大的信息和服务资源,也是面向公众的社会性组织,本校的各个班级的同学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经验共享。许多的学习课件和竞赛状况都可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教学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共享,使得同学们的交流和学习变得更加的简单,所以也就不存在因为对通识课程的不了解造成主观心理排斥的可能性。建立新型的学习研究小组,不仅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其他同学做出了榜样,以实现全校学生都热情高涨、积极地学习自己选择的通识课程科目,实现通识课程推广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西部理工科院校在通识课程设置上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总体来说有七成左右的同学达成了预期中的能力提高,但是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同学们希望有更加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加自由的选择方式和更加持久的课程设置选择。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提出了对教学创新的需求,并在选修比例以及选择自由度上面提出了期望。没有丰富的课程教学宣传和教学体验,通识课程教学资源投入不足,使得通识课程的开展并没有理论上预计的那样理想。建议加强宣传工作,从新生开始灌输通识课程的作用认知,更新通识课程所需要的硬件设施,给教学创新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供实现的可能,定期举办通识课程相关知识竞赛,营造一种重要的学习氛围,而因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实现通识课程的全面开展,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神话——理念、策略与法》,《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第3期。

[2]杨德广:《市场经济下加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第1期。

[3]白鑫刚:《新时期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教育探索》2008年第2期。

[4]余凯:《关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调查与分析》,《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3期。

[5]王瑜:《通识教育的产生背景及其实施方法》,《江苏高教》2003年第3期。

[6]李曼丽:《反思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及制度的构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3期。

[7]赵立波:《人文发展与通识教育问题初探》,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8。

[8]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