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妇联等政府单位和机构的重视之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我国的家庭教育工作及水平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家长及家庭教育的观念、教育方式、能力水平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不容置否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怎样?还潜存着哪些问题?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社会经济、教育也随着国家的整体改革开放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家庭的结构、经济、教育、文化的状况及家长的素质水平也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性支撑,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经济快速发展,为教育孩子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取得巨大成效,使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发生较大变化和增加,家庭及家长手头富裕了,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了,小康社会的家庭目标已基本实现,农村家庭过去因为穷供不起孩子读书的现象基本消除,加之国家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大幅投入和减免税收,农民的创收渠道不断拓展,使农村家庭普遍富足起来,不少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等项目上投入大幅增加。不少家庭不惜投资让孩子到城里选择高质量的学校读书。

2.家长素质普遍提升,为教育孩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家庭家长的文化程度明显提升,大都在高中以上水平,这些家长改变了他们的父辈由于文化程度太低而无法教育指导孩子的状况。不少70后、80后、90后的家长,不仅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而且生活观、价值观、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他(她)们大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孩子的未来发展,尤其重视对孩子文化课的指导,不少家长也重视发挥社会教育机构的功能,把孩子送到辅导机构,强化孩子的各种兴趣特长,也为孩子的学习、发展提供了帮助和支持,这是前所未有的。

3.重视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为教育孩子提供了有力帮助。孩子成长中主要教育责任在家庭、家长,但学校教育也是家庭无法取代且发挥着更重要作用的。现在,农村家庭家长也在学习城市家庭家长,不仅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更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发挥教育作用,而且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家长也理解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自觉主动地接受学校及教师的指导,经常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参加学校的教育活动,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为教育孩子献计献策,使家校合作正在变成让人欣喜的现实。

4.倾注爱心不图回报,为孩子未来勇于舍弃自我。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和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不惜牺牲自己的追求、兴趣和工作,大有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舍弃一切之态势。有的家庭、家长,为孩子能上好学校,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学校,他(她)们宁愿举家迁到城里,成为孩子的“保姆”“陪读”,不管自己多艰辛,也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改变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集中时间和精力为孩子服务。虽然生活辛苦些,但内心却毫无怨言,始终坚持,让人非常感动。

5.培养孩子日趋理性,为孩子未来成长着想。农村家长教育培养孩子的理念也正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发生改变,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在大部分家庭家长十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较重视孩子个性特长的培养,让孩子参加音乐、美术、体育等多种技能特长的培训学习,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支持孩子,不再只重视文化课与成绩,这是前几年少见的现象和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问题

在充分肯定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发生可喜变化、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社会、教育及家长观念等原因,农村家庭教育同时也潜存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1.家训家风建设滞后倾向。现今的农村许多家庭不像家庭,父母不像父母,孩子不像孩子。究其原因,在于现在的农村家庭教育追求学校化,特别是随着城乡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少家庭因为生活原因,父母进城务工,出现了留守儿童家庭,或由爷爷、奶奶充当父母的角色,孩子从小缺少了父母之爱。由于家庭的变化,家训、家风建设更不规范不完整,本应发挥家庭教育个性化特点的教育,现时也无法实现,使农村的孩子从小未能接受良好的家训家风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出现了一些孩子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礼规。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现在农村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他们全然忘却家庭教育的职能,把家庭变为第二课堂,不少父母成为老师的助教,并且以知识教育为中心任务,孩子放学回家,家长一般不允许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大都让孩子写作业、做练习册、复习文化课。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成绩好了不惜物质奖励,成绩不理想严加指责,使孩子完全失去了欢乐,学习负担压力不断加大。相当部分家长并未真正重视,没有把孩子的人格健康放在应有的位置,使家庭教育过早地涂抹上了功利主义色彩,不能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3.推责依赖学校倾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最重要场所,这些道理农村家长也不是不知道,而是做不到。现在不少家长忙于务农,发展经济或务工,顾不上对孩子的教育,他(她)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万事大吉,全部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似乎家长没有责任。孩子学业、品德等出现问题,不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责怪学校老师没尽责、没关心、没做好。有的家长一听到老师联系,常常大讲客观原因或干脆找借口不予理会,往往使家庭监护教育的主体责任落空,人为造成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隔断。

4.对孩子指手画脚倾向。孩子也是人,也是有个性,有人格尊严的,尽管他(她)们还未成年。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的发展,必然使家长的绝对权威地位出现动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不少家长自以为是,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而是以家长自居,不尊重孩子,不讲家庭民主,不听孩子诉述,而是以自己怎么想,怎么看,怎么要求来对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良好品质或优点,不去鼓励、鼓掌,而是挖苦,或不屑一顾,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进取之心。有的家长不理解孩子,不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老是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受到压抑。

5.教育简单粗暴倾向。现在农村有一部分家庭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不注重学习等因素的影响,不了解教育的发展,不懂得教育的规律,不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或错误时,不能做到先询问,先了解、先调查,不听孩子解释,任意剥夺孩子的权利,对孩子简单粗暴地进行伤害。这些家长缺少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常常出现教育孩子时做出违法行为,有的造成严重后果而后悔莫及。

三、建议

通过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我们认为,目前尽管农村家庭教育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称道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妇联等组织机构,要加大对家庭教育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宣传和教育,尽快完善家庭教育协调领导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并发挥其作用,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采取措施,加强学习培训,尽快帮助农村家庭及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责任,提高素质。建议广大农村家庭及家长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为孩子作出榜样,主动与学校加强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教育孩子使他们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的历史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