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理念备受推崇,现代语文教育也在呼唤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也将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极力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一、尊重多元解读,深化人文

阅读具有多元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阅读的多元性,应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要以自己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中有这样一篇文章《蒙蒙细雨》。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把疑问和思考抛给学生:读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这么认为?你的妈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妈妈的故事。如此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并且让其真正地融入到课文中,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文章里的人文情怀。

又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说了一个动作缓慢笨拙的小乌龟与身手敏捷、骄傲自大的小白兔赛跑并赢得胜利的故事。读完这个故事,我并没有直接跟学生说这个故事的道理,而是问学生们: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乌龟还是小白兔?有的更喜欢小乌龟,有的更喜欢小白兔,还有的觉得哪个都不喜欢或者两个都很喜欢。我问:为什么呢?喜欢小乌龟的学生说他们喜欢小乌龟的勤奋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喜欢小白兔的学生们则表示小白兔虽然因为骄傲输掉了比赛,但它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懂得反省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而都不喜欢和都喜欢的学生们则表示龟兔赛跑本身就不具有公平性。通过这次尝试,我发现阅读教学的确是很开放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多元化解读。

二、借助学科融合,体验人文

学科融合是既承认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又不否认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科融合是学科发展的趋势,对学科的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是语文学科中一项囊括百科的教学内容,其中涉及到政治、历史、数学、物理、生物、音乐、信息等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学科融合教学。

小学语文课文《春天来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天来了,春风给新钻出地面的小草披上了绿衣;青蛙哇哇地叫;河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嬉戏着;小孩子们在田野,在河边,在草地上采着野花,唱着歌,到处充满勃勃生机。怎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呢?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配上一段欢快的音乐,放上很多写实的花鸟鱼虫照片,把学生带进春天的氛围中。这样学生就会有置身其中的感觉,才能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再如学习《麻雀》一文时,为了体现出老麻雀面对危难而奋不顾身、冒死相救小麻雀的伟大亲情,教师可以配上一段凄凉伤感的背景音乐,并且把这个故事扩大到生活中,讲述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时,父母冒死护住自己孩子的具体事例,让学生们深切感受父母和孩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此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他们与自己的父母之间发生的事,说说他们想对自己父母说的话,并写下来。在学生写的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播放《感恩的心》,来营造一种幸福的氛围,以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最佳释放。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学科融合,尊重学生对文章的多元解读,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熏陶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