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刘向《说苑·政理》有言:“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如同一陌生物件,听别人描述画出来和自己看过实物画出来却是相去甚远!信息技术是一门实操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不能简单依靠讲授法来给学生“画饼”,而应该奉行“眼见为实”的原则,用“真实之饼”让学生欣赏,消化,吸收!

忽视“眼见为实”的课堂,必然带给学生的是沉闷枯燥。“眼见为实”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身边的课堂,贴近他们的生活,在讲解了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之后,教师应该将相关的新知识纳入课堂,这更符合现在这个时代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眼见为实”呢?

一、“眼见为实”要从看开始

看是基础,没见过的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学了信息技术,知道计算机硬件有主板、CPU、硬盘、内存、电源,拆开机器却对不上号;知道Word可以排版却从未用它排过版式漂亮的文章;知道Excel的公式很强大,却连一张统计表也做不出来;学了网络知识,家里网断了却不知如何排查等,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不应强调教给学生了什么,我们要教会才是目的!而教会的基础就是学生要多看,见多才能识广。我们讲信息技术,计算机是载体,如果学完了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硬件构造,却从未拆开机器看看里面真实的结构,那可真是纸上谈兵了。不妨增加一节实操课,准备不同品牌的台式电脑机箱和笔记本,拆开后让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找出电脑的主要部件,各小组在讨论结束后派出一位代表为大家讲解各部分的位置和功能,这样学生看着真实的机器,必然能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了。

二、“眼见为实”要从看到想

想是关键,不去想永远不知道为什么。从眼前所见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呈现,怎样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如果不想,生搬硬套,换个要求就不知所措,那信息技术课就是失败的!如何活跃学生的思维,从看引导到思考是教师需要做的。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软硬件知识和网络知识之后增加一堂“给电脑瞧瞧病”的实操课,事先准备几台“生病的电脑”,它们病症各不相同,有的开机报警,有的不停重启,有的打不开软件,还有的上不了网,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可以上网查询,教师提供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微软必应(Bing)等,大家可以通过上网搜索给电脑找到病症,并尝试“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热情被点燃,必然想方设法要给自己小组的电脑“瞧好病”,思考的火花迸发,头脑风暴被启动,学生根据看到的电脑故障充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故障,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上网查询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最后未必每台电脑的故障都能被解决,但是通过探究学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用法,积累了经验,丰富了知识。这时候教师再讲解电脑常见故障的处理时,学生们必然深有体会,更能融会贯通!

三、“眼见为实”要从想到做

做是目的,不去做知识永远变不成自己的。以操作系统为例,学习结束后,应该增加一节操作系统安装的实操课,让学生分组安装一次Windows 7的操作系统,通过安装系统,学生可以掌握硬盘磁盘分区的知识,格式化的知识(包括FAT32和NTFS格式的区别),系统安装过程中的各种设置,系统安装完成后各种硬件驱动的下载安装方法,常用软件的下载安装方法,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自然掌握了关于操作系统的大部分知识,而且记忆深刻,因为是他们“眼见为实”的知识。只有经过自己的操作,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

看——想——做是一个连贯的逻辑,也是“眼见为实”的精髓。这是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实际的要求所决定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最后结果是: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学习这些东西的方式和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应知应会’。”“应知应会”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原则,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