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幼儿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或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而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将多媒体融入课堂,成为美术教育的辅助工具,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将多媒体手段应用于传统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兴趣

童年是一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因此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激发孩子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课程设计过程一般是示例作品展示,引导性提问,带着孩子动手,优秀作品点评。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作品展示,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比方说,在展示动物形象的作品时,可以辅以动物的叫声;在展示美丽的大自然时,可以播放欢快、活泼的背景音乐,这样将更加引人入胜;刮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喜庆的剪纸、饱含丰收和喜悦的农民画……通过光影与声音的结合,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示例固然经典,但如能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熟悉的美术作品,将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

多媒体教学同样可以丰富课堂的互动方式。美国的一些小学美术课堂里已经引入iPad教学,虽然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说,无法完全借鉴,却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示例作品会展示在iPad中,通过特定的教学APP,孩子们可以修改,替换原作品中的元素,实现再创作。例如,一幅原版的风景画,蓝天绿草。孩子们可以把天空的颜色换成白色或红色,可以给天空里加入太阳、白云和小鸟,或是给草地上加上房子、小河。所有的操作都只需要从素材库拖动元素,十分简单。更进一步可以引导孩子在iPad上创作素材,添加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这种自己动手参与的美术创作,孩子们可以学习色彩搭配和空间布局,在游戏中完成学习。这种互动参与带来的成就感将有助于孩子们保持对美术的兴趣。

借助多媒体设计互动的教学环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来进行设计,既兼顾趣味性又不失教学意义。在这方面笔者有一些想法,细节还要进一步深究。举个例子,在学画漫画人物肖像时,可以先带着孩子们分别画眼睛、鼻子、眉毛、嘴巴等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将孩子们自己制造的“零件”录入电脑,然后让孩子们自己拼接出一张张“脸”,最后找找这张“脸”像班里面的哪些同学。在这个“拼脸”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漫画肖像最重要的就是“夸张”的面部。

三、效率

传统的课堂美术教育,在展示环节里,老师备课时准备的素材总是会有局限性。因为老师每节课都会有想要侧重的方面。然而孩子们的思维非常发散,有时候虽然会跑出本节课的课程框架,却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比方说在讲《认识圆》这一课时,老师首先会提问,让孩子们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圆?孩子们一般回答的是太阳、足球、车轮等,这些物品一般会有准备好的示例图片。但是有些思维比较发散的孩子可能会想到飞碟等其他孩子不熟悉的物品,这时候就可以借助互联网搜索示例图片,给孩子们直观的印象。再如,在讲《神奇的颜色》一课时,通过计算机程序,我们除了可以展示经典的自然三原色和美术三原色拼接图,还可以得到任意两种及两种以上颜色混合出的颜色。然后让孩子们动手用颜料调制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跟计算机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美术教育是众多科目中培养创造力效果最好的学科之一,通过多媒体的介入,更好地为美术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在学习中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变革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