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跟你讲个笑话。”采访结束,周宏送我走出学校,“一智者问我: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我说:我要一筐鱼。智者摇头笑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啊。鱼你吃完就没了,鱼竿你可以钓很多鱼,可以用一辈子!我说:我要一筐鱼之后把它卖了,可以买很多鱼竿。然后把鱼竿出租给别人,收租金作为利润,钓上的鱼可以深加工。要是累了还可以提供住宿服务,吃住行一条龙农家乐。智者无语。”我正在一旁傻乐呵,周宏接着说:“这个笑话的前一部分实实在在就是一道二选一的考题。问题情境已经给定,‘一根鱼竿和一筐鱼,你选哪个?’题的规则一定,只能在题目限定的空间内寻找答案。正确答案已经预先设定。老师的角色与使命已经规定,我们给出的答案就是后续程序启动的信号。人生无处不习题,对受过‘我国正规教育’的学生而言,在给定的空间内寻找答案是再正常不过的动作了。然而,我们实际上很少去探索这个给定的习题空间本身的合理性是什么。答题者跳出了题目的既有空间,造就了不同的可能性,消解了正确答案存在的基础。就考试做题来说,这属于‘扩大已知条件型错误’。但作为生活,则呈现出突破局限后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