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在谈教育的理念,在我看来,这个理念应该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没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而所谓的人文精神,我认为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要尊重人的价值。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把人身上的那些最宝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实现出来。

那么,人身上到底有哪些价值是最宝贵的呢?我认为第一个是生命,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谈不上。第二个是头脑,人是有理性能力的,有智力活动的。第三是灵魂,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而为了实现这三样最宝贵的东西的价值,我们就应有相应的教育项目。因此,我认为在学校里应该有这样四种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讲人文精神,讲尊重人的价值,第一条就应该是尊重生命的价值,进行生命教育。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础。而尊重生命的价值,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和尊重别人的生命。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如果你不懂得尊重自己的生命,实际上你就不可能懂得尊重别人的生命。

第二点是智育,就是智力教育。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智育的目标是实现头脑的价值。现在对智育流行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理解为知识的灌输,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职业的技能。而智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生长,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在人的智力品质中,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形式,比如哲学、科学,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所谓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对于任何理论、说法,你都要追问它的根据,在弄清它有无根据之前,你要存疑。笛卡尔所说的怀疑一切,意思就是对未经独立思考过的一切要存疑,这其实是思想者的必备品质。

谈到美育,现在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给孩子报各种班,弹钢琴呀,画画呀,但出发点极其功利,违背了美育的本义,结果只能是败坏孩子对艺术的感觉。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它的范围广泛得多,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我把美育归入灵魂教育,它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是体验美和爱的能力。怎样才能使灵魂丰富呢?欣赏艺术,欣赏大自然,情感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很重要。除此之外,一个是要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留一点时间给自己,什么事也别做,什么人也不见,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学会独处。一个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读好书。不能光读专业书,还要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罗素所说的“无用的书”。

最后谈德育。人们对德育也一直有一种狭隘的理解,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一些规范的灌输,比如集体主义、诚实、守纪律之类。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和美育一样,德育也应该是对灵魂的教育,目标是实现灵魂的价值。人的灵魂应该是丰富的,也应该是高贵的,前者是美育的目标,后者是德育的目标。从人性看,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道德是灵魂的追求。康德说,人能够为自己的行为立法,就是说的这个层次的道德。人有超越于生物性的精神性,它是人身上的神性,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这个神性部分,并且按照它的要求来行动,这是道德的本义。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在行为中体现出这种高贵。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呢?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的神性的事。一个人为了满足物欲而百无禁忌,只能说明他身上的神性已经泯灭,就已经不是人了。

总的来说,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贯彻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