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确如此,为了应付那些标准化的考试,为了取得高分,我们的老师天天在课堂上给学生耳提面命“要学会揣摩命题人意图”,我不知道一个在人生成长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揣摩别人意图,以求取高分数的人怎样能找到那个自由通达的“真我”。我只知道,我们教出了一批又一批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对分数锱铢必较的优等生。想起曾经听过的一节公开课: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是“周朴园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有学生说自私,老师摇摇头,再叫一位。这位站起来说是冷酷,老师再摇摇头,再叫一位,这回学生说的是“虚伪”,老师露出一丝欣喜,继续启发“差不多了,离标准答案很近了,再想想,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准确的词?”学生们找来找去,似乎都不是老师要的那一个,老师有点着急了,学生比老师更着急,我旁边一个学生问同桌:“老师到底想要咱们说哪一个词呢?”这时老师点了一下键盘,一个词从屏幕底部缓缓升起,出现在中心,是“伪善”。师生长出一口气之后继续教学。这个场景经常会出现在我脑海里,每次出现,我都会想到一个词“诱供”。我下来问过这个老师,为什么非要让学生说出这个词呢?她说这个词是课件里提前设计好的,如果不引导学生说出来,那个“伪善”从下面缓缓升起就不自然。设计是死的,可人是活的。也许我们都应该好好静下心来想一想,什么是真正的自然。法国有位哲学家说:“你可以期待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风却随心所欲地从四面八方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