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来看,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有着几个清晰的维度:体制与社会变革的批判、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市场经济改革中的生存状况、互联网时代文化生态的重构——当代艺术史的教学改革可从上述四个角度整体切入,由此可以建立符合时代的、有效的历史阐释体系。基于此,第一,艺术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美术的风格变迁,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层面的思考。在这种要求下,艺术史教学应设立历史学基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以此与社会学、思想史建立关联,如此,学生能够建立价值判断体系,并且真正理解艺术史实背后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第二,应该以跨界思维引入文化史的学习,将艺术史置于文化史中进行关联理解,还原到大历史中呈现价值。在当代艺术发展的诸多方向中,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从明代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呈现一种复杂、多元、不断变化的状态,红色文化、市场经济下的大众文化也正在变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这个问题在当代艺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我们看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点之一,就是中国古典文化如何转化为现代文明。第三,由于当代艺术的发展核心动力之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从时间点上来看,中国当代艺术正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而产生的,其本质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中国社会生存状态在艺术中的表现。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史教学中,几乎不会涉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艺术生态——这造成了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一是学生几乎无法解读产生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艺术现象,二是始终无法造就艺术市场的专业人才,在中国需要大量艺术市场人才的时候,艺术市场跨界人才极为匮乏,也证明传统艺术史教学存在的问题。第四,中国当下正经历着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这个时代转型的深层动力来自于互联网对中国思想生态的巨大改变。艺术史应该关注“当下历史”,学习艺术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锻炼一种以历史的眼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史教育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信息化带来的开放的、动态的历史体系,艺术史成为“云历史”,成为大众可以共同参与建构的观念体系;互联网时代的当代艺术史教学必须正视这种时代特征,从观念和途径上建立适应时代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