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校训为“为时创新,人尽其才”。 “为时创新”的字面含义就是“抓住时机创新”,学校正是因为“抓住时机创新”, 不断为教师搭建更高的平台,才激发了教师的活力,促进了高新一中的蓬勃发展。

到2012年,我在高新一中已经工作了14个年头,称得上学校的一名老教师了。这年学校开办第一届创新实验班,让我负责创新实验班的工作。我当时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因为我带常规班已经驾轻就熟,创新班怎么办一点头绪都没有,费了牛劲办不好怎么办?何必去冒这个险。学校领导不断地鼓励我,并表示要全力支持我的工作,而且把创新作为学校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我的认识。我深受激励和鼓舞,顿时充满了勇气和信心,突然有了干一番事业的冲动和豪情。

我们六个老教师组成的团队像新兵一样满腔热情地开始工作了。创新班的前身是初中的超常班,初中上两年到高中。办这个班的目的就是想找出一条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具体来说就是八个字:创新实践,减负增效。谋求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的能力。

为了办好创新班学校组织我们先通过学习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多次参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培训,听取专家学者的指导,到全国各地学校参观学习,不知进行了多少次研讨,在学校的领导下最终确立了创新班的培养目标:(1)有远大的理想;(2)有宽厚的人文素养;(3)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4)有独立人格;(5)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6)有健康的体魄。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人品、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我们要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通过学习中外名人故事,听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名人讲座,科技创意比赛,学术辩论,提升学生的志趣。

第二,关于人文素养方面,创新班只有90多个同学,学校专门给学生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就在教室隔壁,学生随时可以阅读。书一方面是老师推荐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捐的书,由学生自主管理,每天给学生推荐书,过一段时间要进行读书比赛。

另一个就是每日读报,我们每一层楼有两个报栏,每天新报纸由语文老师把里面的好文章圈出来,推荐阅读的文章圈出来,张贴在报栏,学生一下课就读报。

我们在课程上也有一些改革,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我们把政史地课,期中期末考试改为考查,就是希望老师上课讲学生更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个改革,学生更喜欢政史地课了,比如说目前一些热点的问题,老师可以讲的更展开一些,讲的更透彻一些,这个效果比原来好多了。到了高二以后,学生总怕把这个课取掉,强烈要求这个课要开下去。

语文和英语这个课,我们做了课前的3分钟演讲,主题不限,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领袖气质。

另外增设了一些人文拓展课,比如说我们请交大哲学系的老师讲逻辑学,主要讲批判性思维,这是我们学生缺失的一些东西。还有体音美课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提出了每个学生发展一项特长,比如说体育,陕北腰鼓、校园集体操等。我们学生每天都在练书法,中午有15分钟的时间练写字,这些做法都是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方面做了这么几个尝试。

理化生加强了实验探究,在创新班我们增设了实验探究课,理化生各一节,必须在实验室上课,而且不能做课本上的实验,必须创设一些新的实验,让学生去探究。

第二个就是和华为公司合作。华为公司给我们讲设计的一些理论,这是一方面,还有设计的程序,接下来他们把自己设计的手机的各种形状、各种材料都拿来,让我们学生来看,给我们学生讲他们怎么进行团队合作设计。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水杯,学生的创意确实很多,非常的精彩,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这是与公司的合作。与大学的合作主要是进行课题研究,到大学实验室做创新实验,我们每年都有竞赛的学生,到陕师大、西北大学等实验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去做实验,我是物理老师,这几年都参与了。

定期到野外考察学习,每学期2到3次。在政教处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每次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欢迎。秦岭太白山的蒿坪自然保护区是创新班的实习基地,这个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比较多样,植被、人文都非常好,学生到那里实习考察,听当地的专家介绍,我们的老师在现场给学生上课,地理老师、生物老师在那个地方上课,比在教室上课效果要好多了,请保护区的专家介绍植物,怎么采集制作标本,学生们还亲自采集制作标本。这个活动不仅对学生是非常好的,老师也开了眼界,家长非常支持,非常高兴。

另外从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改变,我们也在想办法探索,就是王校长经常讲的内涵发展,总体上来讲就是探究加应用,改变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加强课堂的探究教学,过去讲述的多一些,现在尽量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去探究。二是注重课堂的实践,就是课堂学生动手活动环节增加。三是注重学生的参与,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学科竞赛的辅导。我们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一些兴趣,我们在培养学科尖子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方面就是课堂的层次性问题,要给好的学生拓展一些内容;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对苗子的培养问题,我们实际上主要是给学生推荐一些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学;第三个方面就是聘请大学的老师讲一些大学的课程,相当于大学先修课程,激发学生的一些兴趣,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第五,现在学生体质普遍比较差,学生一进入高中我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每天坚持晨跑,不管是刮风下雨。这些孩子在初中上了两年,身体比三年的孩子,从年龄上小一岁,但是体质一点都不差,这个与初中就开始锻炼有关,我们把这个延续下来了,学校有阳光体育课,我们的学生阳光体育课是不能耽误的。

最后一点,还是要发展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体育老师非常配合支持,学生在哪一方面有兴趣就发展,我们的学生在体育、文艺各方面,走出去都有一项特长可以拿得出手。最大的困惑就是创新和高考的关系问题。不仅家长和学生担心创新是否会影响高考,我们也担心。我们常常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和非议,学校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我们抱定一个信念:坚持做下去,一定能成功!

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培养出一批阳光、率真、身心健康、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和竞赛活动中,有24人获陕西省一等奖,有6人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决赛。其中王天乐、段宇轩同学获全国金奖,张丰卓、刘昊洋、王含泊同学获全国银奖,李怡晔同学获全国铜奖。在2015年高考中,创新班有五名同学进入全省前十名:第二名王天乐、第三名郭兆祺、第五名宗泽芳、第八名余鹿鸣、第十名王博弘,其中王天乐、余鹿鸣、王博弘三名同学是初中部两年制的学生。24人考取了清华、北大。

我们信奉王淑芳校长的一句话:“创新将给高新一中带来不竭的活力。”尽管我们做得还不够满意,但是学校坚持创新的方向是没错的,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吃苦受气毫无怨言。学校总得有人第一个吃螃蟹,我们甘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