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惠安中学立足于农村,所以这里面的“好人”就有了一个情境问题。我看到我们非常追求它的传统性。传统意味着一种朴实,一种永恒,因为它穿越时空。当我们讲传统时,实际上是谋求教育的内在的、普遍性的、永恒的品质,但同时我们又非常强调它的时代性,这与我们当前的时代精神是非常吻合的,但是在这之间,可能就有了一个矛盾,时代是变动的,时代的特色和永恒性之间有着一定的张力,如何在永恒性或传统美德与时代要求之间把握一个好的界定或好人的内涵?好人的内涵需要再明确,再梳理。逻辑上顺畅包括内在统一性,在统一的前提下要考虑普遍性或永恒性与时代性如何结合?做人和谋政之间是有区别的。对于青少年而言,这样的品质在这样的阶段应该占什么样的分量?我想应该有一种谨慎的判断。道德和政治之间如何把握,它们不是矛盾的,但重在如何调节。中国传统是有着几千年的道德和政治之间的结合的传统。所以如何对这样一个阶段的青少年,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之间把握一个很好的度,我觉得是一个真的有政治和教育良知的人都要谨慎考虑的问题。这就涉及“好人”的内涵,现在我们看到好人的内涵是诚实、善良、为他,这都是中国传统美德里面不可丢弃的东西。可是,我们讲现代性人格,强调的是比如说批判性、反思性、独立性为内在核心的理性,我们强调得显然不够,所以,还是刚才说的那个问题,永恒和时代之间的张力。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到这种自由,没有提理性,没有提这种批判性和反思性,提的更多的是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这两个都没有问题,可是否还存在着今天我们这个时代,这些青年人需要具备的一些其他的道德?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考量的。如果现在这个内涵拿出去,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培养的人是老好人,是听话的人,是早先的那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人。但是我们想一下,这和我们的理想之间是一致的吗?我们诚实地问一问,我们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个样子,所以我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好人的鉴定、考量的维度,一个是永恒性和时代性的问题,一个是道德和政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