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感知历史,如何使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如何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笔者认为,材料的审慎选择、恰当运用和适时展示,尤为重要。

一、运用材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进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记忆。现实生活中历史的影子无处不在。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分析应是我们在对待历史与现实关系时坚持的原则。宗法制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宗法制虽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和观念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在指导学生学习宗法制时,我运用了以下现实情境材料来导入“2014年(甲午年)4月5日上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清明,政府都会在黄帝陵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并提问“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现象与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使学生感受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在具体学习宗法制的特点和意义时,我展示了下列材料“自中丁(商王名)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史记 殷本纪》)学生通过分析不难得出认识——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二、运用材料,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高考对能力的考查远胜于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锻炼提高。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创新所在,“三省分别有何职权?它们之间如何运作?”这些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反映出的信息有哪些?” 通过运用这则材料及问题使学生既获得表面信息,又分析深层次信息,从而加深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

三、运用材料,弥补教材对知识叙述的不足,建立对历史的全面认识

高考的考查已远超出课本知识,历史材料的大量运用,大大拓展了考查的方式。高考试题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以材料形式呈现的教材未提及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而这些材料可以在教学中为我所用,从而帮助我们弥补教材的不足,建立对历史的全面认识。行省制度是我国古代地方管理方面的又一创新,它与中央中书省间有何关系,行省划分有何特点及这一制度在地方管理上有何局限,教材中语焉不详。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材料。材料一“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二“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三“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行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通过三则材料能较好解决教材中语焉不详之处,从而拓展学生对行省制的认识。关于三省六部制,教材只是强调其通过增加宰相人数分化事权,从而加强皇权的作用。但材料的运用,又会使我们有新的认识。“唐代规定:一切政府法律,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设在门下省,是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写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从此材料我们不难看出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历史学科,是一门用史料说话的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合适的材料,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又逐步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积累材料,并将此作为自身专业成长的必修课。只有具备了丰厚的积累,在教学中才能信手拈来,才能使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更鲜明,才能使历史课堂更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