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及其培养人的各种心理品质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而这些完全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改进。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他们的骨骼发育和股肉锻炼、同时可以增大肺活量、提高免疫能力。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改善同学关系、提高自信、完善自我。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初中生体育教育谈一些建议:

一、要有综合素质高的体育教师

(一)热爱体教事业、愿吃苦、肯勤奋工作。由于体育教师长期在室外教学,风吹雨淋,比其他学科老师更辛苦。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愿意献身于体教事业,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团结友爱、谈吐要文雅、着装要朴素大方。

(二)要有专业的知识和素养。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体育专业知识以及相邻学科基本理论。

(三)要有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体魄的锻炼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量。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平常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运动技术示范能力。

二、要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

(一)精心安排体育教学室内课。体育室内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忽视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往往把体育室内课变成了自习课。根据多年实践,我发现室内体育课是给学生上体育理论课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意识的培养,如给学生介绍重大体育赛事的演变,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小故事等;通过对体育比赛规则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了解体育运动,喜欢体育运动,进而如何欣赏体育比赛等。在进行大纲内的教学时,教师可找一些有趣的例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利用PPT、视频等介质,增加学生的新鲜感,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规则讲解变得生动起来,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棋、牌等。

(二)合理安排体育室外课。体育室外课要排除各种干扰,周密安排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地制宜的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如播放音乐,将教学动作与音乐有机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先由教师熟练、优雅示范整体动作,然后向学生介绍动作的起源、发展等知识,再由学生讨论、提问,教师详细讲解,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教学效果,但力求做到精讲多练。在分步练习阶段,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可采用自练、互练、互比、互评等方法,其间教师再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季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冬季多安排耐力跑,春末夏初多安排器械体操,夏季多艺术体操,球类四季都可以安排等;为了达到效果,有时还需考虑男、女生采用不同教学同容。在体育课上可设置个人和团体竞赛课程。例如百米赛跑、接力赛跑、分组篮球赛等,可培养学生竞争和团队意识。

三、要注重课外体育教育与引导

(一)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有两类,一类是与作息制度相结合,并有一定组织和要求的课余体育锻炼,如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有组织和指导的课外活动及全校性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等;另一类是学生利用课间、课外活动、双休日等课余时间,或独立或结伴在校内外进行自发性的体育锻炼,或参加某一俱乐部和单项体育协会。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丰富。课外不像校内体育课那样具有强制性,不受体育课程和体育大纲的制约,学生可以从个人的实际出发参与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满足兴趣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了个性,施展了才能,进而激发了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三)课外体育教育可针对性发挥特长。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中不仅有普通群体,还有高水平的精英分子,学生通过对他们参与的体育竞赛的观摩与欣赏,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运动项目,可以有针对的学习、提高。

初中体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初中生体育教育以学校体育为起点,通过优秀的教师引导,强化室内课、室外课教学效果,延伸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理解体育与人生幸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且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