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兴起的朝阳产业,它的迅速发展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吸收中国民间剪纸的形式元素和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充分展现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理念,也使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剪纸发生了极具现代性的蜕变。 【关键词】剪纸艺术 文化创意产业 传统 现代

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联姻

作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渐形成了为老百姓所喜爱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以最质朴和最简洁的形式,体现出中国民间艺术最本真、最淳朴的美学特征。它宛如一枚流传在民间的活化石,不仅闪现着最底层的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厚的历史意蕴也成为民族志的表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内涵已经涵盖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1]。

文化创意产业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的,它是指在数字媒体技术、电脑网络、通讯传媒等高科技媒介迅速发展的前提之下, 现代国家结合自身经济、文化、艺术特征,满足大众对于文化、艺术、精神、心理需求而发展出现的一项新兴产业。世界各国目前都在大力发展和扶植各自的创新文化产业,弘扬自身价值体系和文化,以期待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大有可观,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发展特色旅游等。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又取决于“文化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亦即如何展现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的内容的独特性与形式的崭新性。最成功的做法莫过于使“这种内容与形式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当今的创造”[2]。因此,笔者认为,传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和现代创意产业彼此借力: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吸收民间工艺美术的丰厚的历史意蕴,民间工艺美术也可以借创意文化产业的助推,在适应人民群众新的审美需求中,重新作好自身的定位。

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支奇葩,剪纸艺术完全可以尝试以其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联姻,从而以“历史的积淀和当今的创造”,实现从民间到都市,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实际上,在中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一些艺术大师也充分地从民间文化艺术中借镜,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上获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古老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如传统中国绘画一样,注重形似,经常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用原始质朴的浪漫手法去表现艺术的本真。而西方直到近一百多年,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才逐渐开始发现从艺术这种原始性去探究人本主义的精髓。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毕加索等,都不同地从民间美术甚至原始艺术中汲取最为单纯、质朴的表现手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蒂斯的很多剪纸作品,画面色彩强烈、构成单纯、造型夸张、极富艺术感,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在其中。这充分说明在现代的文化创意中,充分从本民族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语言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思想、科学理念相互砥砺,能够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感与文化内涵的“产业化”

冈布里奇曾说过:“艺术并不是一部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而是一部观念不断变化的历史。”[3]传统民间剪纸独具中国民族特色,有着鲜明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产生,来源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独具中国艺术韵味的形式特点,已经深深地影响到现代设计中,更会在提倡传统文化的创意产业中如鱼得水迅速发展。

1.借用传统剪纸的形式美感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典型的感性思维,是东方哲学的产物。形式上,传统剪纸不自觉地把时间、空间等等打乱整合,不同时空,甚至是看似毫不相干的物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组合在一起。跳跃性的创作思维产生的却是超出自然形象本身的具有独特想象创造力的作品,从而给观者以深深的思考与联想。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在现代设计艺术中,也经常使用跳跃性的空间表达方式,实现对自然原型的一种超越。用剪纸的空间跳跃形式,经常被设计师借鉴,用不同的视角去激活人们的审美感官,赋予看似平常无奇的形态以新的组合,重新赋予它不同凡响的意义,从而获得成功的创造性表现。

传统中国文化讲究虚实、阴阳的相对,传统的剪纸艺术的基本色彩就是简单的红色白色,但是看似波澜不惊的两种颜色不是静止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它就是受到传统中国哲学阴阳相生、虚实关系的影响。“计白当黑”是中国传统美学在这里的最好写照。民间剪纸在虚实处理中,很注重在实体部位精雕细琢,在虚的地方匠心独具的精心布置。注重虚实反映出言外之意这种传统美学精髓。在虚实处理中,用剪纸这种形式,去继续冲破时空的界限,融入作者丰富的情感。

这种造型理念能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带来新的思路,在现代保证设计中如果能较好地运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现代审美角度出发,借鉴传统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减法去发挥创意,可更加彰显中国元素,简约简洁的形式美感,更能提高创意设计的意味。

无论如何开展文化创意设计,设计中最能代表传统艺术的,就是形式语言这个符号,是值得充分发挥的传统元素。剪纸艺术,就可以作为这种“符号”之一。经历数千年历史的洗练,以剪纸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是传统艺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剪纸艺术在文化创意设计中值得设计师进行完全的升华,不仅要提取出传统剪纸艺术元素符号,还要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事实上,继承传统艺术所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形式与内涵,同样包括传统艺术中的形式与内涵之间的转化机制,只有掌握了规律,明白了传统艺术是通过怎样的组合变化方式来传达寓意,才能使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出现合理而丰富的变化。

2.吸取传统剪纸的文化内涵

传统剪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其中包含着传统的中国审美思想,能够很好地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形式与内涵。剪纸在人们心中,其实就是一种喜庆、祥和、吉祥的符号,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达到观者的思想的共鸣,是一种东方意境的再次升华。

中国民间剪纸以刀为笔,脑海中全部的寓意都转化在自然流畅的造型之中, 将脑海中意象化的图形自然流畅地显现出来。剪纸作品已经不单单是个人主观创作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种不经意间传递出的集体情感的表现。随意创作的感性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化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充分吸收中国民间剪纸内涵的寓意,同时也将其进行提升与发挥,综合发展出既古典又现代的主题内蕴。因为创意设计不同于纯粹的民间工艺美术,必须用象征性的表现形式,去准确清晰地传达出某种意义。传统民居剪纸深厚的内涵与魅力,是通过这种象征与隐喻的表现手法传递出来的,蕴含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祝福、期盼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包装来说,如何成功地消化和吸收民间美术特别是传统剪纸的寓意性特征是它能否显示出中国特色与地域风格的一个关键。

剪纸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愿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品愈有民族性、地方性,也就愈有世界性。”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不仅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符合东方审美情趣的美学体系,使诸如剪、木版年画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真正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现代艺术设计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只有不断吸收本国传统的艺术思想,并把它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原有文化形态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它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感召力以及它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造型的独特魅力,正是现代艺术设计要继承和发扬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剪纸艺术要切实实现科学发展,满足现代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使各地方剪纸文化与旅游相关配套产业等相互接轨。比如,与其以口号保护老一辈传统艺人,不如在旅游景点设置民间剪纸艺人的现场表演或者是传授技艺项目,一方面给老手工艺人经济上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激发年轻人对于传统民间美术的兴趣,开拓以青年族群为主的受众市场,培养民间艺术的接班人。这就使对于传统民间剪纸的保护、传承、展演与民族民间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结合在一起,统筹规划,共同发展,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直接开发剪纸艺术作品的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使用本地区特色剪纸艺术,进行当地土特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的创意包装设计,使得狭义的剪纸的概念更加宽泛,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继承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民间剪纸艺术质朴、明快、自然的艺术风格,才能永葆其艺术生命。

我国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民族性,而这种民族性正是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只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一种,但通过它却深深地折射出了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只有保持自身民族文化,才能在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性。剪纸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包括剪纸艺术在内的民间美术向现代的转换,才能真正把握住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要走国际化之路,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的威胁,一味模仿别人,拾人牙慧,本民族的文化是没有出路的。传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独特的艺术造型形式美感以及东方文化内涵,正是我国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中要继承和发扬的。今天,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以及衍生产品,已经开始走向世界,我们要更加努力,把握传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精神内涵,结合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把以剪纸为代表的更多的中国传统艺术,更好地继承、开发,使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第22页。

[2]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英]冈布里奇:《艺术的历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