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双语节目尚处于探索阶段,凭借语言优势向受众传递高效信息,受众对节目信息选择权与需求量的增加促进双语节目的发展。同时由于自身语言特性,其在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方言传播、普通话传播、现场直播方面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起步较晚,各院校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双语节目主持人培养,因此,未来新型播音主持教育新方向之一便是培养专业的双语节目主持人。笔者在本文中指出创新型培养双语节目主持人的方法,从而科学地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即把握掌控双语节目的能力,同时加强校媒合作平台,以逐级的系统教育培训,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双语节目主持人,满足国内市场对双语主持人与播音员的需求。【关键词】双语主持人 双语节目 主持人培养

引言

未来主流思想的宣传必然需要通过差异文化的传递而依靠传媒行业的力量,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双语节目提出了更为强烈的发展需要,而双语节目表现方式及其类型也在不断变化。早期主要是社教类英语节目,而今发展至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双语越来越为普及,同时也获得更为明确的概念。

国内双语节目应当是具中国特色、高效而直观的节目,只有根据国内思想实际情况,才能立足本国的传统文化与独特性。因此,媒体应当挑选出具双语能力的传媒人才,制作出符合需要的双语节目。而作为信息传播最直接也最终的一环——主持人与播音员,通过每天传递各类信息,在熟练转换语言的同时运用播音技巧以传递信息。双语主持人、播音员在这一信息共享平台也承担着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当前社会所稀缺的人力资源。本文将针对当前的全球化传播背景,分析国内双语节目发展趋势,从而培养能适应市场趋势的双语节目播音员与主持人,同时,根据笔者五年的学习与工作经验,对双语人才的培养进行模式框架的设计。

双语节目主持人培养的紧迫性

国内现有在职主持人、播音员三万余人,但是在国际背景下,针对重要国际问题等方面,精通两种以上语言并能娴熟运用多种语言体系,准确独立地实现跨文化信息沟通的双语主持人、播音员人才资源匮乏。

表1

在我国央视里,具备掌握双语能力的节目主持人也十分稀缺,央视中可称之为双语主持人代表的仅有陈伟鸿、芮成钢、朱迅三人,此外,欧阳夏丹、王雪纯、杨锐、董卿等人也是具备娴熟外语水平的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到2013年为止,中央电视台共有310名在编节目主持人,然而具备双语主持能力的主持人比重还未达10%。同时由于现代视频制作手段的发展以及转播技术的进步,电视节目的关注度日益增高,同时以新闻、财经类为主的节目出现了更多国际化文化元素。自央视于 2009 年推出财经频道后,在数年间增加了多项包括了解重大经济论坛、对话多国首脑、交流国际各证交所、采访外籍精英的高端节目。因此在语言上提出了相当高的水平要求,使得众多优秀节目主持人因自身外语水平不足而被拒之门外,由于人才资源稀缺,芮成钢在主持多档节目之余还要担任采访记者。凭借外语优势,芮成钢成为财经频道举足轻重的节目主持人。

全球化传播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双语节目类型,使其以多样化形式呈现于受众眼前,而在双语主持人与播音员的人才需求方面也表现出越来越为强烈的需要。

双语节目主持人的培养现状分析

国内现有三百余所高校成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但仅有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专门设立该专业的双语播音主持。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在专业课程培养中设立了选修双语播音主持课程,以满足学生兴趣。而根据地方语言特色及市场需要,广州大学、暨南大学成立了该专业的粤语播音主持方向。

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为分析实例,结合国内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发现:在学生培养方案中,一般教育选修课应当达到21学分,与英语有关的课程共216个学时,占12个学分;基础课教育中的必修课要求达到28分;而选修课则需满足16学分;在播音主持专业中,其必修课为49学分,设立的播音主持课程国内普遍具有一致性;暨南大学广播电视学在专业基础课与公共基础课外,新增传媒经营管理知识群、网络与新媒体知识群、营销传播策划知识群、广播电视艺术知识群、公共关系知识群、传媒研究知识群、开放创新实验与能力拓展项目、播音主持艺术知识群、港澳台与华文媒体知识群多个模块。丰富多样的形式令学生可按照自身偏好或需求选择课程。在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专业选修课中中国传媒大学添加了双语播音主持、双语节目鉴赏、英语口语课三门课程,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在这三门选修课程上只有6个学分。暨南大学多数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所学课程中仅有大学英语、中外广告发展史、外国新闻事业、外国文学、海外公益广告、英语新闻写作、国际传播、英语新闻编译、西方现代设计概论这些必修或选修课与跨语言文化相联系。此外,在课程设置中未有涉及口语传播等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双语培养。针对这一现象,双语节目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需设立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程模块。

深入开发媒体资源,创新双语主持人合作培养模式

在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人才上,应当大力开展校媒合作,语言只有在不断交流应用中才能熟练掌握,尤其是第二语言,因而提升第二语言的使用水平必须经过大量交流与练习,从而能满足主持与播音上对语言的严格要求。媒体语言是于特定环境下有别于日常学习交流的语言,因而在校园环境中,学生也难以掌握接触媒体用语并积累一定节目语汇。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行学生的语言学习与训练是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重要步骤,因此,各院校应当建设语音实验室,增强外语师资队伍,从而成立全面专业的双语媒体语境中心。

在播音主持专业上所谓的双语人才是可熟练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转化并应用于媒体环境中,这是教育者及教育机构首先应当明确的培养目标。由于部分语言课程都是单一化设计,或是教授方言、外语,或是培养普通话水平,而未能将二者的转化置于节目形态中。因而在语言训练高级阶段,以节目为背景是训练的必要条件。由于高校中关于广播电视的课程因条件与设备限制,而在模拟环节中以自我模拟为主,缺乏专业性的节目制作、收视压力及及时的受众信息反馈,使得该话语场缺乏一定质量,易使人产生倦怠感,同时自我模拟下的学生所学内容仅停留于认识水平,缺乏经验能力。因而,仅在实际平台中,才能逐渐成长,发现存在的缺陷。

在粤语方言区域,众多院校粤语播音主持方向学生都积极参与当地媒体节目,还有部分学生参与某些影视作品的粤语配音。目前,在粤语播音主持方面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而教学上仅主要针对语音发声练习,学生仅能通过节目实践获得提高语感及语言表达水平的能力。不少暨南大学粤语播音主持学生便参与到《新闻最前线》、《桌桌有娱》、《城事特搜》《靓女帮》这些本地媒体粤语类节目中,粤语方言区域对粤语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旺盛,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便已参与到传媒企业中。该类节目为粤语学生提供大量实践平台,使得学生在录制乃至直播实践中成长,不断纠正粤语使用的缺陷,同时掌握熟练使用粤语进行媒体表达的能力。

在播音主持界,双语播音主持还未能形成一定规模,由于增加第二语言,文化的差异加大了制作难度,英、汉、双语节目普遍关注度较小。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全球一体化,加之受众对新文化的了解需求使得双语播音主持节目逐渐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并改变过去过于规范的形式,添加丰富多样的双语元素呈现在受众面前。不断变化的媒体令双语节目逐渐普及概念。在当前背景下,只有接触媒体,与之合作才能向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科学的教学定位,理解现代双语传播环境,具有针对性培养符合要求的双语节目主持人。

培养双语节目播音主持人才,训练设备条件、师资队伍是必不可缺的硬件,此外优秀的学生也是培养的重要基础,任何元素的缺失都会阻碍培养进程。因此,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具备丰富的媒体经验,拥有明确的人才目标,从而掌握当前人才信息,不断在实践中强化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利用媒体平台提高播音主持能力,积累经验,快速提高在媒体环境下使用双语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实现校媒合作,开发双语播音主持媒体资源从而建立培养双语优秀主持播音人才的基础,同时促进双语节目的发展。为此,高效因保持学生资源供给,延续双语节目的生命力与新鲜感,赋予受众易于理解掌握且有趣的双语节目,获得所需的信息交流。

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培养双语节目主持人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教育者还是应当做出尝试与努力,从而满足社会需求。为此,教育者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双语播音主持教育的新手段,高校科学地培养双语节目播音主持人才,从而保障在全球化传播环境下,双语节目的成长发展。此外,双语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很可能在未来加入企事业单位或融入新媒体平台从而身为企业职业代言者或媒体新闻发言人。在培养双语主持人才的美好展望下,于新环境、新挑战中双语人才将推动我国传媒发展,并在中国经济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贾睿:《当代双语播音主持人培养模式探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第136-137页。

[2]李丹丹:《论主持人的双语素养》,《青年记者》2008年第15期,第103页。

[3]赵琳:《全球传播背景下“双语”主持人的优势》,《声屏世界》2010年第6期,第39-40页。

[4]闫朝:《播音专业汉英双语播音员主持人范式探讨》,《中原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79-81、84页。

[5]王瑛:《浅析我国双语访谈类节目的生存及发展》,《当代电视》2013年第12期,第45-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