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会计课程概念繁多,理论枯燥,对学生的逻辑辨别能力和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作为高职院校,履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展开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是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陕西工运学院会计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同类院校的先进经验,首先强调培养学生的会计意识。其次是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突出“做”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做中教”,强化学生 “做中学”。最后,我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师资力量的培养。

【关键词】会计专业 会计意识 教学做一体化 师资培养 复合型人才

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培养目标和教育方向的问题。教育大计,以人为本。按照被培养对象能否立足于社会、能否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的教育标准进行衡量,就要求被培养对象在职业道德、业务水准、心理素质、思想意识、身体健康等方面都要达到相关的标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有着具体的标准要求。即: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能够满足生产实践为标准,系统性地对个体进行客观的才情分析,按照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各具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

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纲之下,作为落实教育培养工作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以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升业务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质为基础,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把课内教育和课外实践贯穿起来,把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相互融通,在精益求精地强化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实践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在实践课程中关注学生的诚信敬业、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个人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打下具有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基础。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方面,把会计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作为教学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在理论课学习阶段必须掌握之外,在相关的实践课程中,在会计技术实操训练中,不断回顾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感性的操作实例充分强化与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必须以培养综合性会计人才为总目标,根据学院自身特点,把社会需求、学校目标、专业特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合并到同一条轨道之中,才能发挥出“教学做一体化”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势。

培养会计意识

1.会计意识

会计具有逻辑性强、体系严密、重在实用的特点,很多接触并学习会计专业的人并没有建立起来正确的会计意识,直接影响到对会计学的认识与学习。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会计意识的培养,这种培养不仅仅只是在开学之初,而是要融会到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

会计意识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和认识。它主要包括6大观念:核算、成本、效益、资本保全、真实、理财等观念。

(1)核算观念

会计工作的基础就是财务核算,通过财务核算可以清楚地知道经营成果的好坏。要做好财务核算工作,需要明白经济成本、支出、收益的经营流向,需要养成把业务货币化、数量化的算账习惯,需要培养经济数据量化分析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核算观念,可以突出“核算—经营—复核”的会计监督作用,可以有效发挥核算的前瞻性,避免经济损失。

(2)成本观念

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在经济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念,计算产品、劳务成本,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3)效益观念

任何企业经营与个人经营,都是以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正确的效益观念可以引导经营者制定并完成经济管理活动,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所在,从而改善或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实现利润的增长。

(4)资本保全观念

资本保全,指的是保持投入资本的完好性,资本保全观念把超出投入资本的收入视作真正的收益,强调的是资本增值的重要性。正确的资本保全观念可以帮助投资人提高对资本安全性的关注度。可以提高投资人的投资警惕性,可以有效约束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冒险。

(5)真实观念

真实、客观地汇总、分析、编制会计资料和财务报表,是每一位会计人员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质,也是会计人员必须信奉的准则。要求会计工作者树立并坚持真实观念,养成客观真实的工作作风,可以免除提心吊胆的不法心理,可以避免陷入法律制裁的深渊。

(6)理财观念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说的就是缺乏正确理财观念的恶性后果。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可以合理安排收支,可以有效避免经济活动与经济生活的拮据感。

2.培养正确的会计意识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纯理论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对实操性较强的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不利于会计意识的培养与巩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运用两种课堂研讨模式,可以有效达到培养会计意识的教学效果。

(1)财经案例分析

在课堂上,介绍生动翔实的财经案例,采用多媒体播放,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并回答的课堂研讨模式,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可以把空洞教条的思想意识理论转变为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实际危害,能够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让会计意识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们的心里。

(2)假设个人投资

拟定个人投资假想命题,选出角色扮演者,从项目选择、投资方式、投资风险、经营运作等角度展开,逐步拟定假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开展讨论,采取“分散—集中”的灵活态度,随机扩展问题、演化问题,在关键处提醒和引导学生对核算、成本、效益、资本保全、真实、理财等会计意识的学习理解。

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简介

一体化的含义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特定联系,将若干个彼此分离的个体组建为有紧密关系的复合体,生成新功能,发挥新作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过“教学做合一”,并将该理论体系付诸于具体的办学行动之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融“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式地教学,而是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现实社会的需要,制定新教学体系,最终达到学会、会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会计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综合操作性要求较高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共同得到提高。通过“教、学、做”三者机密结合,可以有效巩固与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实践中,既可以有效发挥学习主动性,又可以得到及时的指正,在“安全、自信”的氛围中化抽象为形象,变理性为感性,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探索,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在模拟实训与综合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会计岗位的工作状态,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按照行业标准完成实训科目,经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提高岗位技能,可以感受岗位环境,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早调整自己,增强走入社会,步入会计岗位,干好会计工作的信心。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相对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自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在这个外在压力的催动之下,学生必须不断思索不断探索,必须加强沟通与协作,必须注重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四个方面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从而实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应用性的会计人才的教学目的。

(1)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以会计岗位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为标准,以会计信息报告的编制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为基础,以会计业务准则为补充,编制出新的理论教学单元,对每一个理论单元都配属若干实训课题。按照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教学原则,把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自如地应对职业资格考证,提高通关率。

(2)会计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

按照《财务会计岗位实训》课程要求,加强会计业务操作实训。按照企业财务岗位的分工,在模拟实训中采取一人一岗、一岗多人的方式,重点训练出纳岗位、财产岗位、结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资金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等的业务操作训练;按照企业岗位设置,模拟设置财务负责人、制单、记账、出纳、审核等岗位,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小组,定期轮换,让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能经历并了解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训练。

在分岗实训之后,以《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为标准,以工业企业财务岗位为模拟资料,要求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借此强化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工作的能力。选用工业企业财务岗位作为模拟资料,是因为该类企业的财务工作内容最完整,最具代表性,更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与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3)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一般的企业单位都使用了会计电算化。虽然许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比较看重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能力,但是,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手工账的学习与实训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手工账目的完成是每一位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通过这项基本功的训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训效果,而且有利于职业素养的提高。

在实训中,首先实行手工账实训,然后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师启发学生体会不同实训的区别,设置一些“意外状况”,引导学生提高业务处理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职场适应能力。

(4)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上述实训都是在校内完成的,毕竟属于模拟状态,距离实实在在的会计岗位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的。为了更好地打破实训障碍,实现零距离就业,就必须寻找和创造校外实践的机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对口签约安排实习,这种校外实践也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校外实训基地很难让在校学生触及到真实完整的会计工作内容;由于会计工作的隐秘性和特殊性,签约企业对于会计实习生的安排是持回避态度的。因此,需要寻找另外的更为合适的校外实训模式。

招收具有双师资格的会计教师,聘请会计事务所、工矿企业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外脑,合作共建校内会计代理公司,揽取财会代理业务,接收教师兼职实践,接收学生实践训练,安排学生从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等会计业务模块入手实训。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状态下体验会计工作,获取工作实践经验。同时可以实现院校教学、学生实训、公司盈利等多方面的赚头。

师资力量的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开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师资力量的培养很关键。

1.目前师资状态

受多年应试教育影响,“自我性思维”在院校教师队伍中比较普遍,强调的是学生要跟着教师的思路,很少有自主性的质疑和探讨。这种教学思维是基于完成教学任务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绊脚石。

受这种教学思维的影响,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是短缺的,造成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足的,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是欠缺的。不从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就谈不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在院校管理层面,教学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思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培养,关系到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提高。负责人应该关注教师的培养,以关爱、保护的态度,发现教师的优缺点,合理搭配老中青教师队伍,实现优势互补;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有意义的培训,争取并投入培训经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人才建设方面,鼓励教师向着“学习型”和“能力型”的发展方向谋求进步,鼓励教师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改变教学思路,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教师参加校企合作项目,到合作企业的财务部门顶岗锻炼,丰富实战经验。

在专业交流方面,与企业、银行、工商管理机构、税务机关、会计协会等单位合作,采取开办讲座、受聘兼职、专题座谈等方式方法,扩大师生见识,丰富师生阅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增加知识储备,革新教学思想。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良教师教学意识,是涉及多重利益关系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才能顺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会计人才。

结论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难题,培养了能够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有效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的高度衔接,增强了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蒲春燕:《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教学的思考》,《会计之友》2011年第17期。

[2]姜旭宏:《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5期。

[3]周凡平:《浅谈财会教学中对会计意识的培养》,《理论研究》2014年第6期。

[4]沈玲:《职业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财经界》2013年第3期。

[5]叶茂:《浅析职高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年第4期。

[6]袁江云:《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中教师教学状态分析与思考》,《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