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院保留了传统手工艺教学的优秀部分,实行“工厂学徒制”,学校里不以“老师”“学生”互相称呼,而是互称“师傅”和“学徒”,每一门课程由“教授”和“工匠师傅” 共同教授,学院内设置了供各门课程实习所用的相关工厂,既是课堂,也是车间。今天以培养出世间著名的平面设计大师冈特 · 兰堡( Guenter Rambow )的德国卡塞尔艺术学院,依然实行教授工作室制,目前共有8个教授工作室,在进入某个导师的工作室前,学生需自我推荐,写个人简历,并附上自己得意的作品给这位导师,然后导师在众多的学生中挑选符合自己要求的学生,师生之间有一个互相选择的过程,导师可以挑选到相对满意的学生,学生也可以选择合意的老师。而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在统一考试模式下进入学校,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是学院指定的,课程是统一安排的,上课时间长度也相同。老师也没有权利挑选学生,只能是来啥教啥,是否符合学习这门技艺都得教,事实上有些学生的确不喜欢学习也真的不适合学习某些课程,学生不能换课,老师也不能换班教授。现代设计教学成为一种模式化亦或程式化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讲台侃侃而谈,传授理论知识,老师上完课走人,学生听完课离开教室,获取学分成为学习的目的。传统手工艺中温情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师承关系,“亲授”教学模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师生关系松散。手工艺人灵巧的双手不仅仅是用来劳作,同时也是进行技艺传授的载体,手有着丰富微妙的情感蕴藏在劳作之中,手随着个体的差异而制作出来的产品自然在共性中带有个性,而大机器生产无论生产的产品怎样精美都不会附带有油然而生的温度和情感,同理,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过程也必然如此,饱含了师徒之间的温度与情感,这也正是传统师徒情感中所谓的“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了,在当下的教育“土壤”当中,很难建立如此深厚的师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