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属于非智力因素,它影响着个体对达到目标而进行的某项活动的兴趣、动机、资信程度等因素”。[1]他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帮助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董奇、周勇基于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指出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行为与自我效能水平正相关。陈亚轩、陈坚林对31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它与自主学习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那么,在自主学习实践中,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哪些因素?教师是否有必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有必要,又该采取什么策略进行提高呢? 笔者将以此为目的开展研究,以其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