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的中国,各个国家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的意识形态,来自各个国家的认知冲击着正处于思想形成期的中国大学生。本文首先分析了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内涵,以及这种多元化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最后阐述了应如何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多元化 价值观 大学生

现代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各种思想文化大量交流的时代,原有的文化受到了大量外来思潮的影响,尤其是西方的思想和观念对我国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带来的巨大的冲击[1-3]。同时,也带来了为进一步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机遇期。本文以此作为讨论的切入点,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关系

1.推动着大学生价值观不断变化

价值观与文化是互相影响,互相接纳的。大学生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自身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人生的阅历又尚显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4, 5]。文化包含了价值观的内容,同时又以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文化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受它影响的价值观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多元化的文化则更为复杂,因为它并没有一个稳定的模式,而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当中,因此,对于这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理解则变得更为困难。价值观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变换的概念,虽然有些核心内容仍然保持,但是表现形式却紧跟时代。

2.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方式

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同,世界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手段虽然样式多种,但是由于我国现在与国外直接交流的程度依然偏低,因此主要依靠电影电视剧、网络、时尚和音乐这几种形式来传播。

大学生的生活是相对枯燥的,而电脑的普及使得电影电视剧得到了大多数大学生的欢迎,尤其是一些知名的电影电视剧更是成为学生们业余生活中讨论的核心。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所看的电影具有鲜明的年龄阶段特点,只是对于他们更为符合他们年纪的作品才会感兴趣[6, 7]。

网络是影响大学生的另一主要方式,上网是大学生重要的交流方式。而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覆盖面广、容量大、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这对于将大量时间用于学习的大学生来讲是最佳的选择。而让人担忧的是,正是这种没有限制的网络空间,给大学生正常的价值观建立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时尚和音乐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主要的娱乐消遣方式,虽然主业是学习,但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时尚和音乐的追逐是相当热情。对于当今的流行时尚,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都喜欢追捧。这两种社会产品在心理上很容易与大学生的心理形成契合,既能够充分满足他们对于新奇事物的了解,还能够从中获得在学校和家庭中所得不到的知识和心理慰藉。

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对于当今大学生的影响

1.带来新的机遇期

作为一个充满交流的时代,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可以自由交流,尤其是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与发布信息。通过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对比,更好地展现我国文化中的优秀之处。广泛的交流,也使得走出去成为一种可能。比如,一直受到外国友人喜欢的中国传统武术,中国的各类经典著作,传统书画,近些来,由国家投资的各国孔子学院,都增强了对于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加强了大学生对自己国家价值观的信任和理解[8]。

2.原有的价值观遭遇挑战

以西方资产阶级社会为主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金钱至上的基础上。虽然它也强调依靠个人努力来获取,但是它是将物质享受放在第一位的,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一个目的展开。它否定精神对于人的重要性,这也导致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并不安心于学习,不将精力主要放在为以后贡献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上。随着西方文化和包括韩国流行文化的侵入,我国有些大学生已经对我国的优秀文化失去了信心,盲目地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更愿意去了解国外的文化,而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却视而不见,还有的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让人感到十分的忧虑。如果长此下去,拥有这种思想和价值观的大学生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是很难完成中国之崛起这个重任的。

多元化世界文化前提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

1.强调大学生的个体性和需求性

价值观的形成与实际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互相影响,互相推进发展的。现代的中国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千差万别,个人经历、家庭环境、经济能力等导致大学生需求差异性明显,他们的需求也呈现多样性。这些客观情况要求,在对他们教育时要强调大学生的主体需求性,改变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具体原则就是机动灵活,既要保证原则性,又要按照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例如,对于大学生的优秀人才和积极分子,应该重点培养。而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则应该采用适度的原则,让他们了解基本的知识,有一定的分辨能力,避免盲目地跟随西方潮流,增强对我国文化的信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重视理论学习

信念的产生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在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仍然保持一个清晰的头脑,要求大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并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指导。成立专门的学习理论小组,定期讨论,并通过传统的板报、宣传手册、宣讲会的方式向大学生宣传。利用大学生喜欢网上讨论这一特点,把学习与讨论搬到网络上。让大学生认识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女,他们脚下这块土地才是他们力量的真正来源,而几千年来的深厚文化才是他们可以依靠的坚强后盾。要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大旗不动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主旋律,挖掘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优秀人物与事件,通过这些人事所散发出的理念,让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他们可以依赖的理论保证。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丰富多彩、教育意义内涵包括当中的校园文化。在具体的建设当中,要着重主流文化的培养。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宣传版、社团组织、文艺沙龙、专场电影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达健康有益的文化。通过这些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怀,明辨是非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对于中国优秀思想文化的信心。当这种优秀的氛围形成,大学生会主动向中国优秀文化思想靠拢,把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将单独的个体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形成群体效应,进一步反馈到校园文化,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一代,对事物有着独特的见解,对于创新教育体制理论建设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

结 论

当今的世界处于变化的时代,文化互相接触并发生碰撞。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承担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重任。正确地对待其他国家的文化,对于大学的思想工作者来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我们在具体实践当中,应该保持冷静的动脑,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掌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实际的需求,因地制宜,多项并举。相信他们的潜质,以积极的心态,结合科学的教育方法,把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勇对世界潮流,仍然牢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于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从中国改革和世界文化演变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复旦教育论坛,2005,(3):11-14.

[2]汪田霖,吴忠.全球化与文化价值观[J].学术研究,2002,(6):65-69.

[3]曹德本,方妍.关于文化价值观的宏观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01,5(2):76-78.

[4]谢晓娟,郭京龙.意识形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4:39-42.

[5]郭莲.文化价值观的比较尺度[J].科学社会主义,2003,(5):53-55.

[6]吴云.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惑及对策[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9,(12):65-67.

[7]孙晋忠,晁永国.全球化时代的西方文化霸权[J].理论参考,2002,(3):23-23.

[8]彭思雅,李江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