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性”人才培养不仅要让大学生学到基本的专业知识,也要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确保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应当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自身的各项能力,为社会贡献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性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以陕西经济结构为主导的外向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研究,主持省科技厅项目,项目编号:2013KRM48。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思想浪潮伴随着资本涌入中国,促使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面貌发生重大改革。面对时代的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这就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能够起到对大学生思想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高校的人才培养,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创新性”人才培养不仅仅要让大学生学到基本的专业知识,也要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确保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把社会比作海,把高校大学生比作船,那思想就是船舵,引领大学生驶向正确的航线。这与培养“创新性”人才没有冲突,同时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

党团建设

1.定期开展具有“创新性”培养计划的党团活动

党团的活动是宣传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在活动的安排上,积极弘扬国家所提倡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尽量着重大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现有的党团活动应当朝着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方向进行变革。党团活动的目的并不是固化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而相应的,应当是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思想的保障。

2.党团活动的普及

现有党团只是单纯地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范围还是很小。当然,这也是为保持党团的优秀队伍而必然出现的结果。但是,高校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是面向全部高校在校学生的,因此,可以利用党团活动日的机会,深入大学生群体之中,宣传正确的思想行为。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调整党团的宣传活动。一对一地帮助思想出现偏差的同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

教职工队伍的建设

1.课程教授的建设

课程是大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在授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现有的高校教师在课堂上知识单一地进行知识的输出,采用“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方式,这不仅仅不利于知识理解的不完整性,还不利于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状况,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可看,可读,可听”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高校课堂上需要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高校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思想活动,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这可以成为高校考核教职工的一个指标,确保课堂教育健康良好开展。

2.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教职工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第一线人员,教职工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很大地影响了后期大学生思想水平,努力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也就成为首要的任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任务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理想和行为”。不同于为大学生开展的党团活动日,对待教职工,应该不定期组织培训,以会议、课程、谈话的方式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水平。教职工在校期间主要接触的人群就是教职工,教职工的思想意识和“创新性”能力也要因社会发展而有所进步,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大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注重网络平台的宣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也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促进着大学生思想的转变。但是网络是有别于现实的一个特有的虚拟场所,互联网的普及也是有利有弊。正确引导大学生面对网络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一次重大挑战。

网络里面含有大量的“灰色信息”和“黄色信息”,这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冲击。面对这种威胁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东西,高校应该在现实中对学生进行网络知识普及。高校面对在网络上错综复杂的信息,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进行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大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

由于网络的特性,大学生可以发表任何的言论,这就需要高校对学生热衷的话题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偏激、错误地对待一个话题,影响价值观的形成。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议,这就可以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立体化、动画化、音频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比单一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而且运用这种新兴的手段进行操作能够使大学生培养新的思维方法。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在生活中不可能变为现实的东西,在网络上都可以实现。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看到社会的及时信息,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相隔很远的两个人进行音视频的通话,这就打破了传统的固有模式,营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对大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具有良好的启迪作用。因此,高校必须注重网络平台的建设,积极探索网络模式下的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和思想政治教育。

改变现有的评价机制

传统的优秀人才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人才的指标,但是这种评价机制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现在高校还是以考试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检测,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偏向于对课本知识的过度依赖,而导致学习能力及思维方法的严重不足,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现有的人才在向“复合型”“创新性”转变,分数已经不能够代表一切。因此,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高校应当转型的方向,能够对“创新性”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培养。

高校可以把学生的各项优势考虑到最终的评价机制上,例如,是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主观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这些都考虑进去,就可以比较公平地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而且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评价,还有实践的过程也是不能忽视的。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对遇到的问题,自己主观地去想办法解决,并且会为得到最后理想的结果尝试各种方法。而且,学生如果在实践的创新性活动中得到了肯定,就会激发其学习与创新的动力,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高校的评价机制必须对应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最终会落实到评价机制中,如果结果得不到公平地对待,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是难以展开的。高校应该将人才的“创新性”培养纳入思想建设体系中,给予鼓励,引导大学生进行创新,这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 结

本文从党团建设、教职工建设、网络建设、评价机制建设四个方面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进行了剖析,并且从这四个方面给出了积极的建议。笔者认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思想保障,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造就一批优秀的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的储备。高校在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必须坚持两者的想统一,虽然面对很多挑战,但根据实际情况,扩大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巩固自身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戴胜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欧兵.高校青年德育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J].才智,2010,18.

[4]韦巧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7,11.

[5]翟维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6]殷春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教育环境探析[J].企业导报,2011,08.

[7]徐雪峰,赵菊莲,刘毅.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研究[J].华章,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