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国健身途径主要通过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这两条途径,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有利于实现“全民体育”的目标,也利于构建我国体育事业一体化的宏伟蓝图。本文就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当前的发展现状,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互动发展措施。

【关键词】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双效互动 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无论从概念上还是特点上来看,都存在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之间主要具有“相容性”、“互补性”与“延续性”这些特性表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不能独立存在,双方互相平衡发展,有利于树立体育一体化、提高全民的健身意识,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交互关系

1.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双效促进关系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者具有双效促进功效,构建双效促进模式主要体现在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中,如学校体育资源充分的条件下,可以为社会上体育资源缺乏的相关团体、群体提供相关的体育设施、场所和专业体育指导,这样能使学校资源获得充分有效的运用。社会体育为学校体育提供外在发展平台,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延续,社会体育肩负着“全民健身”这一重要任务,走出学校的群众要想持续性地得到体育锻炼,就必须要参与“社会体育”运动,这样社会体育一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一方面延续了学校体育。在二者的互动方式与方法中,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要进行综合式的联合,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内容的活动互动形式联合。

2.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内在关联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作为体育系统的两大主要体育形式,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并且是学校体育进行价值转化的场所,二者之间相互发展的作用,构建起整个社会的体育基础与体系,为全民健身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学校作为基础体育知识技能教授的场所,从大众儿童时期就开始进行相关体育课程的培训与学习,因此为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奠定了相应的体育活动基础,学校通过科学化、理论化、合理化的体育系统构建,实现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体育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持续性的体育课程培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形成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而在校期间学习的一系列的体育技能,又为走进社会之后的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是学生对自身体育能力与技能构建的基础环节,是学生进入社会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带动周边人群进行体育活动锻炼的重要途径。

(2)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成果的检验,其实质是学校体育为社会体育提供基础。技能与知识,在日后的具体社会体育实践中,学生是否能够正常运用学校体育中学习到的体育技能以及是否能够融合到社会体育中,都是检验学校体育成果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体育要能够适应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与社会体育进行有机结合,保证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为社会体育的有效进行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保障。由此得知,社会体育的检验功能能够为学校体育的各种规划进程提供导向作用,同时规范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互动促进措施

1.加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体育内涵上的彼此渗透

学校体育的教学核心就是结合大纲要求,制订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体育教学课程和内容,首先,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充分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全面发展学生体育素质能力”为核心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参考社会体育的要求,以社会体育为导向,培养具体性的民族特色的人才。体育教学的进行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使学生树立终身健身的基本思想,使其在进入社会中,仍然有意识地去进行社会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加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内容上的互相渗透指的是从学校体育教学出发,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社会体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从社会体育方面出发,社会体育的发展又能够为学校体育提供导向作用,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社会体育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社会体育目标与学校体育目标之间存在根本一致性,学校精心选择课程项目,体现科学化、服务化、人性化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全面身心健康的培养,重视与社会体育的有效衔接,为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体育锻炼打下坚实基础。

2.加强学校体育人才和社会体育之沟通融合

学校是培养专业体育人才的基地,相对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颇显业余,所以,社会体育需要学校专业体育人才的教育与指导,另外就是学校向社会体育人才的输出,这种人才的供给给社会体育的发展、提高、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当然,社会体育对学校体育人才的需求也事实上为学校的体育人才的就业、价值实现提供了出路,这种有效结合、双效互动最终促使社会体育向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就我国来说,许多高校都在专业上增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就社会体育来说,他们为学校体育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一些高校开设的社会体育专业中有“健身教练”、“私人教练”等专业,这些体育人才日后就业方向大部分是社会体育中关于健身的一些方向,这就为学校体育人才解决了大部分的就业问题,也为社会体育提供了专业的人才队伍。两者之间互动发展,互相融合,为各自的发展提供了相对适应的广阔发展平台。

3.加强外界力量参与,拉动相关社会群体协力发展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系统结合并不仅仅是两方面的问题,更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加强外界力量的参与,政府要重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相互作用关系,作好外部协调,对两者之间发展的相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研究,一些重点内容要制定相应的法制法规来进行制约和平衡,从国家与法制层面落实“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互融合”这一重大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具体实施是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借助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系统,在借助政府力量的基础上,全民参与,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全社会、全民族参与的体育活动,树立全民终身体育的思想。

4.把握社会体育发展脉搏与需求,积极转变教学思维理念

一切体育活动的开始都是始于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体育人才的质量,因此,学校体育要以社会体育需求为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破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创立新型开放式教学模式,将社会体育内容积极、科学、健康、合理地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较早对社会体育内容进行接触和更好地理解。其次,学校体育在进行社会体育教学系统构建时,一定要以社会体育为向导,充分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要以社会体育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建立起有效性、普适性与实用性相互结合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与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乐安.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之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7).

[2]周辉.对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索[J].学校体育研究,2009.

[3]蔡有志,留森华,陈岭.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对策(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