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交际外语教学法的兴起,大学英语教学已经逐渐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我国著名学者邓炎昌、刘润清(1989:147)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就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已经在外语界达成了共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并未得到太大的改善,语用错误频繁出现,交际能力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教学中过分地关注语言的外在形式结构,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注重脱离文化背景的纯语言技能训练,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是保证外语使用是否得当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另一方面,也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有关,“长期以来,文化教学研究都集中在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上,母语文化少有涉及,有的文章甚至把文化教学等同于目的语文化教学”,过多地强调外国文化的学习,轻视自己母语文化教育和输出,忽视文化交流是双向的基本原则。导致了学生热衷于西方文化,只会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对本族语文化非常冷漠,英语表达自己文化的能力低下,甚至连中国式早餐都不会表达,造成中国文化失语。2010年10月19日,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首次提出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应当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贯穿到各层次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担当起此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英汉两种文化的双向导入,所谓双向文化导入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培养语言学习者双向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背景,以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为内容,以文化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语言教学模式。也就是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变成是对目的语和母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不至于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