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阅读、理解和运用图表,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用图形、表格等方式展示地理的本质特性,清晰、明确地表述了地理知识内容,被称为地理科学的“第二语言”。组织学生通过围绕着地理图表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地理观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和跳跃性思维,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地理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一、 惊奇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唤起学生对于地理图表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热情,是运用图表展开地理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引发学生对于图表的惊奇感,让他们从惊讶到兴奋再到愉悦,经历积极的心理体验过程,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情趣高涨中完成地理知识的自我建构。

如在教学《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一课时,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寥寥几笔,勾勒出单峰驼和双峰驼的图形,边画边讲解,这种讲、画同步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惊奇赞叹的情感,一下子诱导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适时地提出关键性问题:①为了适应在沙漠中生存,骆驼身上有什么特征?②单峰骆驼与双峰骆驼的分布,分别主要集中在热带沙漠与温带沙漠,想一想这其中的原因?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了探究与讨论,进而明确了“环境会对动物的外形特征造成影响”这一论断。

二、 欢笑声——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

笑声是课堂最好的调节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欢笑声,让他们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可以使得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地理这一学科。教师要发掘图表形式中的欢乐因子,用生动、诙谐的方式进行二次加工,让原本机械、呆板的地理知识变得富有趣味,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接纳新知。

如在教学《昼夜长短的变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的观察更为透彻、思维更为形象,教师用一根橡皮筋套在地球上,告诉学生它就是“传说中的”晨昏线,诙谐的话语激起学生的会心笑声。在笑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展开想象,逐步了解昼弧和夜弧等基本知识,再指引学生比较南北半球上不同纬线昼弧和夜弧的差异。在学生形成一个较为直观的整体印象之后,教师继而用课件动画和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不同地区一年内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地理现象的规律。

三、 赞美声——提升学生的记忆效率

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决定了课堂氛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之间的交流需要必要的润滑剂,而教师给予学生及时、妥帖的赞美,并且引导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展现积极、正向的一面,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图表信息的主动记忆,让学生的听觉、视觉都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让图表信息能够深深地镌刻到学生的脑海中去。

如地理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等值线类型的图,诸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等盐度线等,这些图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而且有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学生无法得到切身的具体体验,使得这部分的图表教学变得较为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实,在借助图表指导学生展开剖析时注意及时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亮点,多以正面鼓励为主,激励学生积极地探寻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主动进行记忆和理解。

四、 争论声——明晰学生的思维差异

围绕着地理图表,让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认知都得以充分的展现,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思维差异,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于图表的理解,将地理图表形象、具体、直观的特征发挥到极致,从而在争论声中凸显图表中蕴含的知识点,使得学生进一步明晰图表学习中分歧的根由,帮助他们有效地突破地理学习中的重难点。

以图表为重要载体,帮助学生在观察、理解与运用图表的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地理学习中“第二语言”的最大作用,让图表在课堂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是每一个地理教学工作者都应当仔细揣摩和积极探索的课题。当课堂上充盈着各种活跃、跳动的声音时,地理教学也必将因此变得更加亮丽和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