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校推出“2+1”音乐有效课堂模式:“自学感悟、导学目标、当堂测试、”这三大重要环节。在“2+1”音乐有效课堂模式实践中,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的共同参与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有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如何使音乐课堂更加有效,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提高,已经成为我们目前课改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下面根据平时的课堂经验加以总结如下:一、钻研教材,立足课堂,点燃学生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是促发学生乐学的催化剂,唤醒了学生的激情,情不自禁投入到音乐中。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认真设计导学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掘音乐作品的趣味性,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师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在音乐课上,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喜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特别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二、注重方法,构建和谐课堂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本学科的特殊技能,音乐教育不管演变到何时都会涉及到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学生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完善一个人的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怎样有效落实技能就要讲究方法。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为例子,这样有利于学生比较鉴别,了解不同表演形式、人声的不同音域,进一步向学生介绍键盘上的音与音区。通俗易懂的让学生增长音乐知识,拓宽音乐视野。 学生受到感染后完全是自发地、主动地想了解,远远要比教师苦口婆心提要求,讲要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音乐课中遇到问题时要多些分析和纠正,在讲解新知识时要少些灌输,多些回顾和比较,使得技能技巧不再以知识、技术的冷面孔出现,相信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些。

三、在教育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必要环节

有效地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当今课堂中音乐教师的无效提问情况仍很普遍。我认为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难易适度,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打开学生思路,不断启迪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提问有个别学生脱口而出的回答,教师要继续问为什么?很有可能有些知识只有个别学生知道,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提问中发现问题。一方面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又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考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

四、适度运用课件,使其凸显合理性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怎样客观地认识并扬长避短地使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树立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服务的观点,不能喧宾夺主。其次要明确课件是为课堂提供方便而存在的。比如快捷,占用空间小,可重复使用等,都是它的优点。但我们要客观认识到它的弊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其屏幕的视觉感受会干扰学生的听觉感受,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万一设备出问题,或停电等,就会让有依赖性的老师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充分认识到人与机器的主次关系,注意到声画穿插的恰当时机,注意到动静结合,巧用课件,活用课件,才能让我们的音乐课锦上添花。

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实现知识能力转化。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观念,课程改革不能只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教师怎样做到“低负高效”,这是问题的关键。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与老师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创新的场所。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设计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总之,音乐教师在“2+1”课堂实践中,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激发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巧妙的设置问题,学生真正成了学习音乐的主人,音乐课堂才会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