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就是师生之间交往和互动过程,具有随机性和现场性,教师如何把握生成性的因素来提升教学价值和教学质量,使课堂富有智慧,使学生释放灵气,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有效生成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精心设计,促进有效生成

例如在进行《统计》课堂设计时,分别设计三角形卡通人物、圆形卡通人物、正方形卡通人物,三个形象随机穿插出现,加快频率出现于学生眼前,以动态展示效果跳出来又随即消失,这时候学生不能预测出现卡通人物的数量,也不确定有多少种形状出现。如果运用原有知识来计算或者数数是不能够分清的,因为这些形状卡通人物消失了,不能再分类和计数。这时候传统教学已经不灵验了,这时候有一名学生建议把那些卡通人物拉回来,让他们留下。教师就应该领会到生成性问题,顺势提问怎样留住他们,通过这样对答的氛围,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到研究的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思维的碰撞,带给他们无尽的愉快体验。

二、捕捉筛选,构建智慧课堂

虽然教师预设课堂之前认真了解学生、研究授课内容和教学资源,但依然不能脱离主观性,预设的所有一切均是从教师主观意愿出发。但课堂能够发生的一切,均是客观的现实的,是真实的教学过程及推进,是具体的运行状态,所以真正的教学过程不能被预设局限,而应该广泛收集教学资源,用心筛选捕捉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反馈,进而构建有效的课堂资源,进行灵活教学。

1.重视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

例如在乘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25×16等于多少的问题,通过引导教学法,结合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25这个数字,并想办法将16分解成4×4,将计算演变成25×4×4,在意料之中。但依然有同学高举小手,他们生成了这样的计算方式:

(1) 将16分解成2×8,将计算演变成25×2×8。

(2) 将25分解成5×5,将16分解成4×4,将计算演变成5×5×4×4。

2.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赋予其特有的价值。

例如找36的因数,有学生这样写:1,36,2,18,3,12,6,6。根据学生写的结果,教师可以告诉他6是不能重复的,并且因数中遗漏了4,9。教师没有批评,取而代之的是亲切的说声谢谢,因为该生的思考解答,引发了更多学生在这样类似的数学问题中的思考、发现和交流。

3.抓住突发事件为我所用。

例如“认识毫升和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完今天知识后,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甲:老师,1毫升等于多少克呢?

学生乙:毫升和克也不是相同的单位名称啊,它们怎么能置换呢?

教师可以顺势对学生提问:你是想问1毫升水等于多少克吗?

学生甲:是的。

教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课后建议同学们取100毫升水,用称来称重,看看到底有多少克。

教师善于抓住学生带来的突发事件,将其转化成教学资源,既引发学生积极性,又明确解答学生的探索欲望。

4.善用头脑风暴法引发学生问题大讨论。

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经验,对于新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引起意见不一致产生的大讨论。此时教师应把握良机,给予学生充分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知识碰撞和融合。

例如求平均数的教学。例题如下:歌手大奖赛有7位评委,分别打分成绩为7.5、8.6、9.5、9.2、8.9、9.4,请求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全班50人,大部分学生将所有成绩相加,只有一个学生考虑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利用剩下的成绩来计算歌手得分,也只有这个学生想到了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现实生活来掌握数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有效的生成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动力,研究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尊重学情,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开展教育性对话,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铸造真正富有活力的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