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生态课堂”的构建应重点突出五个方面:一、地理课堂应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地理课堂当然也要以学生为本。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1.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没有优等生,也没有后进生,只有热爱学习的人。2.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课堂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地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上对于那些喜欢提问,那些喜欢寻根究底,那些喜欢翻阅地图,甚至那些喜欢随时“插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是他们的个性,更关键的是这种个性的背后隐藏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热爱。

二、地理课堂应让学生作主,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参与解决问题。教师可在设计地理导学单的时候分为几个环节:首先,根据考点要求设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预习课本;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接着是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意见,完善答案;最后是学生踊跃展示,教师点评。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他们也会体会到课堂上自己当家作主的成就感和快乐。

三、地理课堂应以情境为抓手,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很紧密的学科,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探究。例如教学《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笔者首先提供一幅气象云图,请学生结合图中的信息,扮演天气预报员进行天气预报。对此学生非常积极,课堂也十分活跃,都能把“天气”的几个要素表述清楚。在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笔者选择了海南岛热带季雨林、浙江杭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京温带落叶阔叶林、内蒙古温带草原、新疆温带荒漠等景观图片,首先让学生欣赏景观图片,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对应的地区,进而感受我国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为后面探究规律和分析原因作铺垫。由于有了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境,学生学习起来非常轻松愉快,课堂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好。

四、地理课堂应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学会用不同的活动作为载体,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学习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灾害成因、危害的了解;学习地质构造时,让学生以竹片或书本为道具,自己动手模拟分析地壳的变化;学习城市空间结构、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知识时,提前让学生实地考察。当然,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更多地运用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活动开展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书本“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地理课堂才有生命力,才会生机勃勃。

五、地理课堂应顺其自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顺其自然不是放任学生自流,不是不管不问,而是在合理的框架内让学生自然地成长,自然地学习。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与年龄、学习成绩等无关。2.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要表扬。错的要及时纠正,对的要给予肯定。3.要走到学生内心世界中去,要多关爱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要能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找相关同学了解情况,并尽自己所能帮助其解决问题。中学生是很感性的,教师的关爱往往能缩短彼此的距离,可能会让学生由“敬而远之”变成“良师益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就像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只有每一个要素释放出自身最大的能量,彼此才能融为一个整体,优势互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才可能打造出和谐、高效、生态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