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开卷有益”,读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他在童年时代,阅读了大量的文艺书刊,这对他日后为文学所作的贡献,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根据新闻报导,全世界儿童的阅读书报率大量地降低。儿童把课余的时间,大部分放在观看电视、打电动玩具、玩电脑上。为了挽救儿童的语文能力,增强儿童的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则指导儿童阅读是刻不容缓的事。为此,我精心设计课内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一、抓大放小,鼓励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为了有效促进,我们可以从大处着手,在一定阶段内对必读书目、读书总量做出要求,但不要对每天读多长时间、读多少内容做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抵触。同时,允许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读物,老师则是在悄悄关注中既保护读书热情,又巧妙地在后续交流活动中去纠正不适当书籍带来的偏差。另外,结合阅读做相应的摘抄、写读后感,这是老师常做的基本要求,因为这是教师检测学生阅读成果最简单的外显性行为,但这也是比较粗暴的干涉行为。我宁愿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也不愿在课外阅读时因为读后感这一无形的重压而使课外阅读陷入干涸的沙漠。同样,只需阶段性适量进行课外阅读笔记的练习,多种形式记录阅读感受,或画或说或演或写,逐步帮助他们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二、形式多样,潜移默化

(1)表演式读书推荐。这对老师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对书目进行必要推进时,老师声情并茂,甚至带几分夸张的朗读、讲述,让教室里鸦雀无声,人人如入其境。有的时候,还需要老师故弄玄虚,戛然而止,再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再加上长期的引导、影响,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爱上读书。

(2)安排编剧表演。给学生们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把书中内容像电影一样演出来,随着筹备的过程,对阅读内容也就进一步理解了。表演一定要注意参与面的全覆盖,尤其要给那些对阅读无兴趣或者性格内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表演中收获乐趣与感悟,从而爱上读书。

(3)创意式阅读比拼。辅导学生把所读内容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或演出来。创意性解读阅读收获。为了形成有效的深入理解,交流形式不必限制,但可以要求学生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有根有据地阐述观点,而不能只凭一时兴起、漫天发散而偏离主题。续写、改编、与书中人物对话、致作者一封信、为书籍画插图等等都是我在长期摸索中得出的比较好的做法。

(4)特色阅读成果汇报。除了常规的通过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优秀图书推介会,班级图书“交易会”、读书汇报等形式展示读书成果外,书签设计、我最喜欢的主人公形象展、阅读银行财产排行榜、书香家庭班级网上评选、亲子阅读论坛等不失为好办法。例如阅读银行专用存折是我与学生一起设计内容,并征集阅读币的图案,印成贴片。每当学生阅读完一本书,根据书籍内容的长短、复述的收获,对应奖励阅读币,并及时在班级阅读财富排行榜上公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读书的热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不能让学生觉得是一种负担,让我们携手带他们到书海畅游,在他们面前展现出一个没有止境的世界,让学生都真正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