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一、合作学习的步骤与环节

1.明确教学目标,下达预习任务。教学目标不仅是学术性目标,还应包括合作技能目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课前需要学生提前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课前以预习任务书的形式发放给学生。

2.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学生角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划分好小组后,给每个学生安排角色,选定小组长。针对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安排执行员、解说员、记录员、组长四种角色。执行员主要负责讲解演示,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解说员配合执行员的演示过程进行实时讲解;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学习内容、注意事项、学习难点、创新点等内容;组长负责统计学生的参与及个人理解情况,并协调本组学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要定期轮换小组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职责。

3.设计教学环节,布置小组任务。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引导者、指导者、导演”的角色。适时设置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小组任务要有价值性。在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时,教师要把握三条原则: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层次性和系统性;问题数量要适度,避免随意设题;讨论题的难易要适度,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4.开展小组活动,适时引导监督。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对于新的知识,每个学生应该先独立思考,要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灵活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

5.验收活动成果,评价奖励多元化。小组活动结束后,随机抽取2-3组检验学习结果。合作学习采取多角度、多元化评价模式。要关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的过程,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应把教学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注意把“差异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结合。

二、合作学习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角色转变。实施合作学习是对教师素质的新挑战。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要把关注的重点由过去讲好一堂课,转到设计好一堂课,设计好环节、设计好问题上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去,注意对小组活动的引导和监督。教师是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师要反思教学中、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状况,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

2.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合作学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任务,能够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形成“认知冲突”的学习任务才适合采用合作学习。如果教学任务蕴含了下列四种因素,则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互动:教学任务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要求生生之间讨论、争辩等的“同时互动”。

协同:教学任务要经过小组学生责任分工,集思广益、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整合:教学任务体现了跨学科性、综合性,要求将不同观点、不同材料进行汇总综合。

评判:教学任务涉及到较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有多种决策路径可供选择。

合作学习通过鼓励生生合作与交流,形成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对教师来说,我们也应该向自己的同伴学习,加强师师合作,在联合教学、加强学科联系等方面开创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