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教师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大,“幼师国培”——农村幼儿园新入职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诞生。作为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与实施者,我校深感此项培训工作的重要,认认真真地开展了三期培训工作。目前,在我校受训过的700余名农村地区学员陆续上岗参加工作,其社会效应日渐彰显,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此,对“幼师国培”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刻反思,明确后续培训工作的努力方向异常重要。

一、“幼师国培”项目面临的三大瓶颈

(一)培训教师的岗位顶替问题

在我省,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岗位编制紧缺,大部分幼儿园存在大量编外教师,根本就没有额外编制教师去补充、代替参培教师的岗位及其工作,在私立园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要腾出一位正式教师来参加培训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即便是市县教育局下达了相应的培训指标与计划,但执行起来仍然难以落实。许多幼儿园没有从“幼儿园发展规划”角度来看待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没有站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国培计划”的重要性,没有在激发教师培训需要的基础上通过遴选来敲定重点培养对象,而是应付差事,随便抽出一两名闲杂教师参加培训,致使幼师“国培”的现实与国家实施“国培计划”的初衷背道而驰。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精神:国家实施“国培计划”的首要任务是“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因此,在遴选国培计划受训教师之前,培训单位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培训对象有无成长为“种子”教师的潜质,有无专业发展的空间,有无引领全园教师的能力,否则,整个培训就难以发挥高端培训的辐射性功能。而在现实中,这些优秀教师大多是幼儿园中的骨干教师,幼儿园大多局限于眼前利益,不愿“放出”这批教师去参训。而且,即便是少数优秀教师参加了国培,他们也要边参训边工作,忙于单位的日常教育教学事务,在国培期间经常上课请假、迟到,甚至不能保证按时参加培训活动,由此大大降低了整个培训的质量。相反,那些真正有培训需求的老师,有专业发展潜质的老师则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被遴选到参训教师的队伍中来,被隔离在国培计划之外。

(二)培训需求的激发与激励问题

只有在有了培训需求之后,幼儿教师参与“国培”才会有意义,才可能生效。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幼儿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各幼儿园之间的“生源大战”尚未展开,农村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并不是非常强烈。尤其是在许多私立园中,家长的期待就是让幼儿在园中能识几个字,会做几道算数题而已,而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未给予充分关注,这就决定了农村学前教育还未对教师提出更高水平的专业化要求。同时,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决定了农村幼儿园,尤其是公办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处在规模扩张、外延发展阶段,要想摆脱这一发展水平尚需时日。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自身还没有产生向高端幼儿园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教师的强烈专业发展要求还难以产生,“幼师国培”对他们而言几乎是“多此一举”,毕竟他们培训中学到的许多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艺在农村幼儿园中还派不上用场。加之,国家对“国培计划”的宣传工作滞后,普通教师参训的热望与要求还未被激发出来,这就更使国培工作面临“需求不旺”的危机。

(三)培训资源的优化与整合问题

从某种角度看,“幼师国培”项目实施的根本意图是将各种优质课程资源,如专家报告、示范课、优秀一线教师等聚合起来,为优质课程资源的形成与展示搭建平台,让参训教师感受到一流课程资源对他们专业发展的吸引力。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培训场所、培训形式、培训需求、培训经费等因素的局限,导致那些优质的实践性课程资源难以被组织进培训课程中来,形成了“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授课形式单一”等弊端,教师也难以得到大量的现场示范与亲身试水实践的机会。更令人担忧的是,市县级单位组织的幼儿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往往直接依托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培训学校来实施,绝大多数课程都是这些机构的培训者来承担,且教学设施简单粗陋,缺乏高素质培训者队伍。即便是其中许多培训者接受过培训,但他们对优质课程资源的介绍常常是复制粘贴式的,很难把课程内容讲活、讲透。长此以往,“幼师国培”项目日益趋于理论化,容易陷入脱离一线教育实践的漩涡,最终导致教师培训的效能难以得到保证。

二、影响“幼师国培”项目品质堪忧的根源分析

(一)农村教育文化传统的惯性使然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尊师重教、崇尚文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一文化传统在我国农村依然影响明显、清楚可见。但这一重视教育的传统观念主要是针对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而言的,而对幼儿教育而言,则弊端处处可显。在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上,许多家长忽视幼儿教育,认为它只是家庭教育的辅助与延伸,幼儿教育只是幼儿园阿姨帮助父母“带带孩子”而已,无艺术可言;在幼儿教育方法上,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多识几个字,多做几道算术题,而对素质教育、多元智能教育、主题教学等一无所知;在幼儿教育思维上,家长甚至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向孩子灌输生活常识的过程,至于身心活动、社会实践、区角活动等对孩子发展而言意义不大。这些平庸的幼儿教育观念、思维、方法成为了农村幼儿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不进行教育文化启蒙、破解这些教育文化,不彻底变革家长的深层幼儿教育观念,国培计划的良好外围文化环境自然难以形成。

(二)国家教育体制环境的缺陷使然

在幼师国培项目中,国家体制环境对幼儿教师受训积极性具有间接影响。一方面,我国教育体制尚处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幼儿教师选聘的竞争机制没有形成,幼儿教师培训市场不够成熟,国培计划按照指标下达分配的方式影响等,这些方面体制改革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幼儿教师培训机制市场化的形成,不利于形成培训项目与教师培训要求间的灵活对接机制。另一方面,我国条块分割式的幼儿园教育管理体制不利于幼儿教师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培训服务,影响了幼儿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当前,我国幼儿教师国培项目的实施主要局限于教师所属幼儿园的行政区划内进行,教师参加国家培训的机构具有行政指令性,教师的选择余地不大,不利于幼儿教师培训积极性的形成。所以,在后续培训中,国家要提高国培计划的实施效能,还必须适当考虑建立更为灵活的幼儿教师培训体制,全力提高幼儿教师培训服务的市场化与开放性。

(三)幼儿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足使然

在实施国培项目中,我们曾经组织过一个32位农村教师参与的培训质量调研活动,深入教师内心世界探寻卓越培训质量的瓶颈问题。结果发现:有近40%的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目标认识模糊,专业发展的信心不足,成为幼儿名师的愿望淡薄,这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仅仅停留在能“保住饭碗、知识能力基本够用即可”的低层次发展水平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念头普遍存在。在这种自我专业发展心态的主导下,许多中青年幼儿教师不思进取、庸庸碌碌,直接影响了培训动机、专业发展要求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足,缺乏长远专业规划,是包括国培计划在内的教师培训活动难以深入、持续、高效运转的根本原因。

三、“幼师国培”项目改进的方向

(一)各幼儿园设立专门的“教师培训岗”,为“幼师国培”项目开展提供人事制度支撑

在各幼儿园教师编制设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适当放大幼儿园的编制标准,最好是设立专职的“教师培训岗”,将那些受训幼儿教师及时从普通岗位置换到“教师培训岗”上,为他们参训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同时,有了这一岗位设置,国家才可能保证幼儿教师培训活动的制度化与常态化,让那些真正有潜力的教师放下自己的日常工作,静下心来参与培训,扎扎实实地学习培训课程。

(二)加快优质示范园的创建速度,从外围激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要

国家应该加快农村地区优质示范园的建设速度,切实从“优质理念、优秀课程、优秀教师、优质硬件”四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做好优质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建设工程,并使之发挥示范力与辐射力,形成与周边幼儿园的竞争发展格局,让那些不合格幼儿园在竞争中被淘汰、被兼并。我们相信:一旦优质教育资源竞争的格局形成,幼儿园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强,此刻,幼儿园才会下大力气支持教师培训,幼儿教师才会主动地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艺能,“幼师国培”项目的“软肋”才可能被根本矫治。

(三)以示范园为依托,以教师培训机构为辅助,构建“一主多副”型的教师培训基地

“幼师国培”项目管理体制优化的方向之一就是建立多单位参与的协作式培训阵营,推进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聚合,努力克服教师培训机构单打独斗的窘境,为创建“多样化”“开放化”的幼师培训服务体系创造条件。在未来培训资源组织中,教师培训机构应该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与理论培训的提供者,而大量实践课程资源应该由一流示范园来提供。因此,培训场所的选定应该坚持“多所一流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复合式原则,努力发挥“一主多副”式培训基地的优势,以此将各类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汇聚起来,确保参训教师能够同时获得高水平理论修养与高水平实践技艺两种专业品质。

(四)开展幼儿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活动,打通幼儿教师自由选择培训服务的体制壁垒

在后续项目实施中,国培计划实施单位还要注意从根源上解决好制约培训项目的根本问题,即幼儿教育文化发展滞后问题。为此,国培计划的实施要走“培训教师”与“培训家长”并举的路子。要达到这一目的,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培训机构应该深入社区开展儿童教育常识的普及活动,让家长看到优质幼儿教育对孩子发展的意义。同时,国培项目的最高管理者——教育部应该探索灵活、开放、选择性的国培项目实施渠道,必要时候可以探索“培训券”制度,即向那些受训教师发放“培训券”,鼓励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培训服务,让优胜劣汰的培训机制进入国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