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37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西安举行

本刊讯(记者 任小朋)2015年5月19日,陕西省第37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财经校区田径场隆重开幕。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庄长兴出席并宣布运动会开幕,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致欢迎词,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胡保存、省体育局副局长董利、共青团陕西省委副书记徐永胜及参赛高等学校领导同志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主持。

李兴旺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紧密围绕党的十八大“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一重大而明确的部署,出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学校体育“腾飞计划”,大力促进校园足球运动普及。各高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希望全体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充分利用大运会这一检阅和展示平台,顽强拼搏、恪尽职守、严格纪律,同场竞技交流、沟通情感友谊、传播体育理念,体验竞赛魅力,诠释体育精神,力争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开幕式上,西安交通大学近千名学生表演了大型团体操,团体操编排新颖,场面宏大,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阳光、健康、运动、快乐”的学校阳光体育精神面貌。他们特色经典的表演把开幕式推向高潮,也为本届大学生运动会拉开了精彩的序幕。

本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由省教育厅主办、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协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为期三天,共有来自全省78所高校的1789名运动员参赛。竞赛分甲组(本科院校组)、乙组(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院系组)和丙组(高职高专院校组)进行;竞赛项目包括100米、200米、400米、800米、跨栏、接力、跳高、跳远、铅球、铁饼等项目,其中男子组22项,女子组22项。大赛另设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运动员奖、优秀教练员奖和优秀裁判员奖等奖项。

陕西省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推进会在渭南召开

本刊讯(记者 任小朋)4月29日,陕西省教育厅在渭南市召开全省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暨“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推进会。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到会并讲话。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临渭区副区长王永宏参加会议。会上,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宝鸡市教育局、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局分别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会议邀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宋乃庆作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观摩了渭南市临渭区的视导活动以及各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

据悉,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分3年实施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活动分为省级视导和市级视导。视导组将深入各初中、小学,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地课堂教学的改革新举措新动态。组织专家坐诊,对课改和新课标执行过程存在问题答疑。以同课异构方式,组织大篷车送教骨干教师备课、说课、讲课,现场点评,服务基层学校教学改革。

省教育厅要求,大视导活动要与各地“高效课堂”、“有效课堂”等教学实践相结合,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相结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与“名师大篷车”等视导活动相结合,服务基层学校教学改革;要与教育信息化结合,缩小教育质量差异,实现教育公平。在总结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形成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咸阳市教育系统积极开展纪念

汶川地震七周年系列教育活动

本刊讯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日,咸阳市教育系统积极开展纪念汶川地震七周年系列教育活动,通过专题学习防震减灾法、举行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竞赛活动和抗震减灾实战演练等一系列活动,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提高师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培育师生社会责任感。

在5月12日当天乾县教育局结合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进校园活动,组织该县花口初中、漠西初中及高庙完小三校共3000名学生在各校考点集中参加了“全国红十字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竞赛”。每个考点悬挂有“全国红十字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竞赛XX考点”横幅,校园内张贴有“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让校园远离灾害、让学生安全成长”等主题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防灾救灾氛围,教育局组织专人进行监考,教育局安稳办巡回每个考点建行督查,确保竞赛考试的顺利进行。考试结束后,该局将组织阅卷,评选出优秀学生予以奖励,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类似活动,认真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和掌握防灾救灾技能,从而普及防灾救灾知识,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同时,该局还向全县其他学校学生印发了知识竞赛试卷,要求各校组织学生认真作答,将掌握的防灾减灾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的能力。

泾阳县教育局组织该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防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全县5万多名师生参加了演练活动。为做好这次防震应急演练,该县召开校园安全工作月例会,对演练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演练当天,按照局领导包片,股室包镇责任制,对演练情况进行了督查。各校预先制定了应急演练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通过班会、宣传栏等形式,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和疏散路线,明确演练的重要意义、演练的程序、时间和纪律要求,确保了演练取得实效。同时,要求各学校要认真总结,不断修订完善演练方案,并将演练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做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1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1次应急疏散演练,努力构建应急疏散演练工作长效机制。

5月8日上午,兴平市教育系统在兴平市庄头初级中学成功举行地震应急演练观摩会。此次演练分为紧急避险、紧急疏散、紧急搜救和医疗救助演练四个步骤。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紧张有序进行,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

履职尽责 特教特办

——教育部基教二司巡视员李天顺一行调研宝鸡特殊教育

本刊讯(记者 范希望 杨晓青)5月8日,教育部基教二司巡视员、特殊教育办公室主任李天顺,基教二司特教处处长黄伟在省教育厅基教二处副处长李根民的陪同下,对宝鸡市特殊教育发展及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李天顺对宝鸡在全省率先发布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并高标准建设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有效解决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给予充分肯定。

李天顺一行先后来到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和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参观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功能部室和生活设施配置,详细了解学校办学情况,观摩教学活动并与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他表示,这次来调研是按照教育部安排对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和反馈,看到宝鸡市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水平和高度内心很感动,宝鸡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和办学水平都很高,宝鸡在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方面开了好头,这也充分证明了宝鸡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责任与爱心,很好地践行了李克强总理对各级政府所提出的“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他指出,学生愿意主动与人交流,是特殊教育学校最大的奖状。特殊教育要坚持特教特办,全面落实政府责任,让残疾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良好教育。

据了解,此次调研主要是为国家“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进行调研论证,并搜集各地建议。十二五期间,宝鸡市新建、改扩建县区级特殊教育学校5所,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2012年,市政府又投入50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设计建成了宝鸡市特殊教育学校,解决了全市视障、听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此外,宝鸡还在金台区东仁堡小学、渭滨区新民路小学、眉县实验小学、陇县西大街小学设立了特殊教育辅读班。通过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儿随班就读,较好地解决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据市教育局统计,截至去年底,宝鸡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共有604名,入学502名,入学率83.1%;学前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81名,入园57名,入园率70.37%。

汉中市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

本刊讯 近期,陕西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汉中市西乡一中、宁强天津高级中学、南郑县城关小学和留坝县马道中心小学创建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校进行评估验收。

总结反馈会上,这些学校创建工作和全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均受到专家组的肯定。近年来,宁强县表演的《九色鹿》和《最美的心愿》在全省第三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最美的心愿》获全国中学生艺术表演二等奖,洋县南街小学自编自演的《和谐家园》获全国第十一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一等奖。截至目前,全市2000多名中小学生在中省市艺术比赛中获奖。2014年全市839人考上体育艺术类本科院校。

该市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首,大力开展文体活动,把文体工程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市、县区教育局落实专人抓艺术教育,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艺术教育取得突出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每年的“两节一会”(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特别是该市中小学生艺术节,班班开展,校校组织,现在不但每个县区和该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有自己的艺术节,甚至一些偏远的乡村学校也能创办自己的艺术节。艺术节的规模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举行的全市第五届艺术展演活动就包括声乐、舞蹈、摄影、绘画、书法、篆刻等10个项目,既有艺术表演类,又有艺术作品类,几乎涵盖中学生常见的艺术门类。

该市教育局2014年全市投入7673万元为全市中小学均建设标准运动场、直跑道,有单杠、双杠、乒乓球台等设施,全市学校体育硬件水平得到提高。在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全市镇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均配齐专(兼)职艺术教师(各艺术学科不少于1名)。鼓励本地普通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本、专毕业生到欠发达的基层学校任教,充实薄弱学校的艺术师资力量。注重艺术师资培养,鼓励各地组织举办各种短训班、研讨班对艺术教师进行“充电”,定期举行专家讲座和外出参观学习,让艺术教师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大力开展艺术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比赛和展演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有11所学校成为陕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校,2015年力争打造一批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开展“一校一品”和大课间特色学校创建,从体育、艺术、科技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实践,计划未来三年创建省市县足球特色学校72所。

榆林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本刊讯 5月6日,记者从榆林市教育局获悉,为了进一步保障全市三类残疾(视残、听残、智残)儿童少年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榆林市政府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计划》规定到2016年底,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帮助其全面发展和更好地融入社会。

据了解,《计划》强调各县区要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步伐。2015年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特殊教育学校要建成并投入使用。还要加快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资源中心建设,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市内其他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工作。原则上每个县区至少设立1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满足各类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要。

同时,从2015年1月起,将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职工特教津贴提高到其基本工资的50%。市、县特教专职教研员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并从2015年秋季开学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学生人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6000元/生每年。

《计划》还要求财政、发展改革、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要优先安排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加快特殊教育发展步伐。到2016年底,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让特殊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