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观的总体认同、行为内化和根本倾向,是大学生群体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素包括:理性爱国,重视自我;身心和谐,人格健全;感恩仁爱,团结友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拥有理想,坚定信仰;诚信立身,全面发展;敢于创新,勇担责任。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核心价值观 凝练 要素

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必要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导向,在高校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观的总体认同、行为内化和根本倾向。杨业华、湛利华认为:“所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大学生群体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约束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生群体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根本立场、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1]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基础

1.国家层面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七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明确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2]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3] 同时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2.学校层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以下是我国一些名校的大学校训,这些校训本质上就是对莘莘学子的培养要求和核心价值观所在:清华大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浙江大学“求是创新”;上海交通大学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高校层面也在不断调整和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培育。

3.个人层面

2009年,黄莹莹主张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总结为:爱国、理想、责任、创新;不久,刘绍怀提出了: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韩丽颖、杨晓慧提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包括:“信念为魂、品学为本、创新为要、家国为基”。[5] 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继续探索和完善中。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素

1.理性爱国,重视自我

理性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要素。“理性爱国强调在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及尊严的问题上要冷静分析、明辨是非、求同存异、有理有据、寻求共赢,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反对借爱国之名混淆公众视听,扰乱社会秩序。”当代大学生要重视自我“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团结、理性、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6]

2.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和谐是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孔子“礼之用,和为贵”、墨子“兼相爱”。郡本凤认为:“身心和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对自己, 包括精神追求、需要层次、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等, 能够保持一种和谐、和顺的状态”。人格健全,主要指人格是健康的、完整的、协调一致的,人格的各个要素没有缺损和障碍,不存在变形、扭曲、冲突、异化的情况。也就是说,它是指一个人是全面完整的人,具有统一持久的自我。[7]

3.感恩仁爱,团结友善

墨子说,“跟从爱人者学会爱人,跟从利人者学会利人”。感恩让人学会无私、关爱他人、发奋成功、回馈社会;更重要的是,感恩能使人与人之间在互助互敬互爱中共享幸福和快乐,实现情感与道德的共赢。懂得感恩,善于施爱的人,必定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心里有爱的人,必是一个热爱生活,推崇真善美的人。团结就是力量,友善创造共赢。遇事讲究团结一致,遇人倡导友善协作。

4.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优良品质。但凡卓越的人都有一大优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把一个个简单的事情做好,不畏艰辛,不辞劳苦。

5.拥有理想,坚定信仰

理想是大学生美好的愿望、抱负、目标或指向美好的一种状态。信仰,是一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准则和态度。高尔基说,“智慧是用来做事的,对于灵魂来说,靠的是信仰。”否定自我,寻求依赖,是信仰的开始;否定自我,获得拯救是信仰的归宿。

6.诚信立身,全面发展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韩非子云:“小信诚则大信立。”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这是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是指个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敢于创新,勇担责任

鲁迅曾说,“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李政道也说,“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每个人在特定的境遇下都有创新能力,关键在于自我的挖掘和拓展。创新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发展方向。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素,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一系列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既符合现实,又具有理想因素,是引导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具体动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需要青年的集体认同,更需要在实际中进行凝练、培育和践行,这样才能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生力军作用,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9.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1.

[4]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28.

[5]韩丽颖,杨晓慧.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6]吴柳蓉.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8,(2).

[7]江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