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素质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对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不足出发,提出几条改进的对策,期望能提高高职旅游人才的素质,从而满足旅游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

旅游业是我国解决就业、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接受过正规系统教育的从业人员。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正是为满足这一旅游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然而,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混乱,有的院校照搬照抄国外的旅游人才培养方法,有的院校仍然禁锢于旅游本科教育的框框,课程设置成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在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他们的专业实践缺乏,只会“纸上谈兵”,很难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受生源问题的影响,办学更多重视的是低层次的简单规模扩张,很少考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办学效益、实训设备和实习场所等。这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的不成熟,直接导致了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办学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②因此,从高职旅游管理教育教学角度去探寻对策,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重要意义。具体探讨的对策如下:

明确培养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是要直接走上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等旅游企业基层工作岗位,学生的培养注重的是技能应用和实践操作,而非旅游研究。如旅行社基层工作,首先,学生必须能够说标准的普通话;其次,由于工作需要,学生工作后要跋山涉水到处行走,所以要求学生也要具备良好的体魄,平时要注意体育锻炼;再次,学生要集餐饮、食品营养与卫生、地理历史知识于一身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最后,学生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特别是需要对自然景点、历史遗迹等旅游热点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办学落实到实践上,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上。

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整体设计中应始终以旅游类、服务类、管理类知识为主线,其他知识为补充为指导思想来进行专业的全程课程设置,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能在旅行社、景点景区、博物馆、星级宾馆等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满足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结构

市场引领产业的发展。教育产业亦不例外。面对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空前要求。围绕旅游市场需求,按照国家教育部主管职业教育的鲁昕副部长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到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按照“知识够用、技能过硬、证书多样、富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设计出“人文素质课程摸块、专业证书课程模块、旅游知识模块和旅游实践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人文素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等,保证学生取得证书的数量和质量,并从管理层面构建学生知识结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反馈和提升,培养既能动脑,又善于动手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造性地契合了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重视教学过程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主要从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注重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大多媒体课程教学的比例。在教学中教师跳出纯理论教学的讲解模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业务、分析案例。活跃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逐步学会用理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任课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环节。建立了校企业合作的协作关系,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和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给学生上课,讲解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并与教师、学生开座谈会,共同探讨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锻炼了教师。具体做到实践教学六落实,即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使实践教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组织机构和实践教学制度。为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和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领导组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制度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流程,组织协调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如图1所示)。

优化科目课程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自诞生后就由于其综合性强、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多、行业和学科交叉多等特点,大部分院校将其设在其他系下面,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显示出浓厚的母体色彩,缺乏应有的主体特色。科目课程设置针对性弱,所以高职院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积累教学经验、有效结合专业特点、地方特色及社会需求和充分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及课程方案,其所遵循的原则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下,突出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重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尽量实现理论、实践齐头并进,同步实施。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努力建立、健全专业实践环境,稳定、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同时确定优化科目课程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有目的、有联系地扩大专业多行业、多领域的就业渠道,使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于管理、服务、教育等多领域的工作。确立优化科目课程指导思想:学好基础——强化实践——产学结合——全面发展。健全科目课程体系:高职旅游管理类和导游服务类相结合。课程设置中注重两种知识的相互渗透和兼容,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范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选择权。

加强科目课程改革。基础理论课,以“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程设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超越当前社会旅游行业的需求,通过变革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适应社会需求。

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有机结合

1.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作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时,力求在教学研究方面,让教师广泛参与;在实践方面,需探索产与教、生产业务与学生实习等方面的无缝连接。如,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旅游行业企业开展合作:

⑴聘请旅游企业专业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⑵聘请旅游企业专业人员和旅游企业负责人开办专题讲座,介绍旅游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介绍行业的发展等。

⑶聘请旅游企业专业人员参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论证和实施工作,以及产、学、研工作发展规划的拟定。

⑷采用“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加强与旅游行业企业的合作,让学生与未来企业之间有个有效的互动,为未来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规划产、学、研工作

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作实践能力,产学研工作落在实处,特别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⑴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体系,调动更多教师参与此项工作。

⑵制定相应完善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教师从事产学合作工作。对作出贡献、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⑶继续作好校内产业工作,建好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充分条件,保证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

⑷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开展好各类培训班,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教学创新变革制定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本专业指导委员会

针对本专业的教学变革,各级领导均应重视,全体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成立本专业指导委员会。

2.成立专业教学督导组,加强本专业日常管理及监督

为了强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督,要成立教学督导组。在本专业日常管理中,专业督导组应该经常检查任课教师教案的编写、教学计划的进度,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等。按时督促任课教师填写教学月报表并及时归档,定期与学生开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并制定督导听课制度,不定时进行听课,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体现教学变革的特色。

3.以就业为导向,成立就业咨询组

增强学生市场竞争意识,更新学生就业观念,聘请就业办专家组织了就业知识专题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导游人员》培训,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较多的含金量高的证书,增加学生的就业信心和拓宽就业渠道。

4.多种措施齐抓共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具体措施如:新教师上课前的考查、强化期中教学检查、量化考核标准,以及学生评教、教师评教和教师评学三者相结合。

通过以上四条对策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其成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夯实基础。

注释:

①裴凤琴.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3):21.

②高职高专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N].山西市场导报,2011-9-20.

③李剑平.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N].中国青年报,20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