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现“中国梦”在思政课的价值,应打造一支思想崇高、理想坚定的思政教师队伍,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之中,开展丰富实践教学活动。这些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及发展提供了机会、开拓了空间、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为宝鸡文理学院第十批教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JG35)。

“中国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中国梦的具体承担者,积极实践者和实际享有者”[1]。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是成就“中国梦”的主体,是践行和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内容、主线、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看,“中国梦”都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主题。

1.“中国梦”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出困境的一种新引擎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很多,如学生上课不听讲,觉得乏味、无聊,跟学生有距离感。18—23岁年龄段正值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思考什么样的理论才能让大学生容易接受,愿意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接受的理论是很难影响、教育到他们的。因此,“思想理论课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些概念、原则、结论,而应是一种理论思维, 是观察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2]

2.“中国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针对性的一种新突破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论专科还是本科都配备了专门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以及社会多元化的出现,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将“中国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内容,是实现针对性教学的新突破,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 “中国梦”这一激动人心的主题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进步的精神欲望,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促使大学生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中国梦”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种新突破。

3.“中国梦”是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条新主线

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凝聚力量,一起“圆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需要“中国梦”,它会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国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主线,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及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需要。

“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强调:“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能说服人的理论,以它为载体融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对青年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中国梦”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切能够被利用起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所有因素的总和。资源的多少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和成果。“中国梦”思想的提出客观上直接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大学生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的对象,也是教育实现的目的。当“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人”时,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思想保障,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理论与实践渊源。“中国梦”自从提出之后,众多专家、学者、对“中国梦”的内涵、意义、理论价值、创新及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和解读。这些思想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可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利用,丰富课堂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中国梦”有助于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4]。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中国梦”的信仰追求能引领当代大学生走出人生迷茫困境和功利主义漩涡,应有更高价值追求,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国梦”这种气势恢宏的正能量给青年大学生以精神向导,不仅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且有利于提高抗压耐挫的能力,形成适应复杂国内外环境、敢于进取的一种心灵支撑。

3.“中国梦”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增强了“三个自信”。历史事实雄辨的证实,社会主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梦”逐渐地照进了人们的现实生活,感觉到祖国在一天天的强大。另一方面,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三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理论是行动指南,道路是实现途径,制度是根本保障。因此,从这两方面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将更加坚定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的自信。因此,“中国梦”思想有助于对当代大学生头脑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大学生坚信“三个自信”。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及发展现实途径

如何在“中国梦”视域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及发展,是一项新事物,无具体可参照、可借鉴的经验途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中国梦”的本质要求出发,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科学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及发展的现实途径,实现“中国梦”真正被当代大学生群体关注和认可、积极践行。

1.提升师资水平,打造一支思想崇高、理想坚定的思政教师队伍

高校思政教师要抓好第一课堂主阵地,创新第二课堂收成效,不断深化和拓宽理论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努力进取、不断奋斗。

2.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当中

在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每门课程都与“中国梦”存在融通的契合点。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中,着重阐述中国梦主题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是一脉相承的。进行讲解,让学生认同、感知中国梦思想,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中,关于“中国梦”的内涵、实质等融入到教学当中。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时,自然可以讲授“实现中国梦必须沿着中国道路前行”等。

3.积极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中国梦”思想的当代价值性很高,理论性、实践性很强,仅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中国梦”回归现实,扎实开展“中国梦”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一是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二是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深入开展“中国梦”学习参观活动。总之,通过开展“中国梦”主题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让大学生现身说法,切身感受“中国梦”正在照近现实,从而引导青年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实现“中国梦”奋发有为、加砖添瓦,真正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和“圆梦人”。

参考文献:

[1]张书林.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架构[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3):7.

[2]刘美殉.一路走来:亲历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30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3-05-05(1).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