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调短语是英语语流的基本构建板块,它的构成主要分为四方面,首先就是调头,其在语调短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作用于信息传递和短语的感知。而降调头是英语语言中最普遍的调头类型。此项研究通过收集朗读语料,借助语音分析软件,发现学习者的话语偏离了英语本土降调头语调模式中的音高特征。第二个方面是调冠,然后是调核,最后是调尾。

【关键词】英语学习者 英语语流 语调

概 述

英语语流由多个板块组成,其中就包含语调短句,不同的学派之间对语调短句的认知是不同的,就比如说英国的传统学派,此学派将语调短句划分为四块,首先就是调头,其次是调冠,然后是调核,最后就是调尾。其中调头在语调短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作用于信息传递和短语的感知。而降调头是英语朗读语中最普遍的调头模式,但是某些学者在研究语调短句时却不会考虑调头,比如说我国的张金生和陈莹等学者。本研究概括了中国学生在英语方面的一些特征,主要针对阅读时降调头的特点,总结出阅读时我国学生在传统的发音阅读上有何区别以及在音高上表现出来的特点。

文献综述

在英国不同的派别之间,习惯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传统学派分析英语语调,此处局限于指句子层面,大多数会选择曲拱理论。曲拱理论指出:用全面的形状来表达音高,将语调短句进行二次处理,就可得到两个部分,一个是调核,另一个就是调头。这两个部分的音高曲拱是有区别的,并很容易判定。英国的传统学派将调头研究得淋漓尽致,非常得精细,所以本文在研究时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学派的理论研究,然后总结出我国学生的特点,针对阅读时的降调头展开全面的探索。

相关研究

华北科技学院讲师魏红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及应用语言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用基金项目及华北科技学院科技基金项目:2011B052)。语言学家们描述出各种调头类型并给予了不同的术语名称。其中降调头是英语中最普遍的(Crystal,1969;Kingdon,1958; Crystal,1975; Cruttenden, 2001)。降调头是指一系列重读音节音高呈现下降趋势(Crystal, 1969; O’Connor & Arnold, 1973)。对这一调头类型可以从Armstrong & Ward (1922) 举的例子中得到说明: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对于二语学习者调头实现特征研究较少,仅被零星提及(张萍,2000; 王彩豫,2005;Chenhua,2006;毕冉&陈桦2007)。这些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调头模式有些是不同与本族语的特征, 但都没有对这一部分作系统描述。

本文的实验对象是32名学生,这些学生的主修专业都是英语,选取学生的方式就是随机抽样,实验要求这32名学生朗读英语,并录音,目的是总结出我国学生阅读英语时降调头的特点。

研究步骤

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上述提到的录音材料,录音的内容是以对话的形式完成的,对话形式有利于本文的研究。

选择对话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文章要难度适中,不会造成学生朗读困难。(2)选择的对话要有原始的发音,就是要有英国人阅读时的录音模板,这样后期研究时才能有据可依。

对32名实验对象进行分组,两人一组,每组实验对象读两篇对话,每篇对话录两遍,第一遍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第二遍将所扮演的角色互换。

2.实验用品和区域

实验的环境必须要安静,没有杂音,本文选择了一个封闭的教室,实验用品有计算机、话筒等,实验中选择了Cool Edit Pro 2.0作为本研究的录音软件。

3.注释

注释用品:研究中对语料作注释的软件是Pratt,用的版本是5.0.19,过程中采用了ToBI系统的某些理念。首层注释出英国本土人士的语调短句,标识是4,录音中的文本是第2层;对英国本土人士的阅读重音的注释是第3层,注释包含有重读和起始的音节,还有就是调核。音节表示为O,调核表示为N,重读音节表示为A,最后一层还要标注降调头实现过程中不同于本族语的音高特征。

结果与分析

1.非重读音节被赋予非正常音高凸显

在学生160分钟的朗读语流中,降调头中的非重读音节携带非正常音高凸显。这里,音高凸显是指“在给出的语调短语中音高最高的音节” (Tench, 1996:54)。换言之,在学生朗读语中,一些语调短语中最高的音高凸显出现在非重读音节上,如图1中的音高曲拱所示。

图1为一名受试者读I’m wearing it to keep my neck warm这个句子时的音高曲拱。在此语调短语中,非重读音节‘-ing’携带了语调短语内的音高凸显。‘-ing’ 所处的音域(280.17 Hz 到294.03 Hz)明显高于应为起始音节的‘wear’和第二个重读音节 ‘keep’的音域范围。同时‘wear-’ 和 ‘keep’之间的其他非重读音节‘it’ ‘to’音高成下降趋势,而非升高趋势。所以图1中的音高对比明显不同于Johns (1969) 的描述:“降调头中非重读音节低音高特征——重读音节间的非重读音节处于其前和其后重读音节的音域之间……”。而且Crystal (1969)在描述英语语调中的调头类型时指出非重读音节极少携带音高凸显。

在受试者的语流中,I’m wearing it to keep my neck warm这个句子用降调头读了12遍。在这12个降调头中,类似于图1所展示的在非重读音节上的异常音高凸显出现6次,占50%。

而在160分钟的语料中的161个降调头中,35个调头中本应为非重读的音节携带非正常音高凸显,占21.74%。

2.非正常音高凸显更可能出现在起始音节所在单词

学生语流中更可能含有异常音高凸显的音节为应被读为起始音节的单词,如‘than crawling along in a train’中的crawling (11次), ‘but I happened to be round at my sisters’中的happened (10次), ‘there’s nothing more infuriating’ 中的nothing (8次),‘I’m wearing it to keep my neck warm’中的wearing (6次)等等。在这些起始音节所在的单词皆为两个音节,而第二个音节往往被受试者赋予非正常音高凸显,如图1所示。而在本族语中,起始音节所在单词的第二个音节不应携带音高凸显,应为非重读音节。

3.起始音节的音高和其后的非重读音节音高处于同一音域

中国学生朗读语流中降调头另一个实现特征在于起始音节的音高和其后的非重读音节音高处于同一音域。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本应该读为非重读音节的‘-ing’与应为起始音节的 ‘wear-’音域一样,这完全不同于本族语人所朗读该句产生的音高曲拱。

学生朗读语流中,有17个调头中非重读音节与应为起始音节的音节处于同一音域,占10.56%。

以上三个发现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这一现象——中国学生很难掌握阶梯式调头类型,即英语中最普通的调头类型(Cao, 2008)。也许主要的问题是在降调头实现过程中非重读音节被赋予非正常的音高凸显。

总结

将本文的实验进行总结,内容如下:降调头出现原因是应非重读的音节被赋予非正常音高凸显;本为非重读音节的音高与本为起始音节的音高处于同一音域;本为起始音节单词范围内的第二个音节被处理为异常高音的概率非常大。以上种种可总结为:我国学生在朗读时对降调头的处理方式和英国本土人士是有区别的,我国的学生在阅读英语时,对降调头的处理是不完美的,对内部韵律结构的表达也不够完整,发音的标识性还非常不足。本文的实验对象比较局限,并未对产生区别的因素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桦.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张金生,辛献云,刘云红.从孤立形式到连续话语—关于英语语音教学的思考[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9,第22卷第6期.

[3]张萍.英汉语调比较及英语语调的语义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2000,4.

[4]Cruttenden,A.(2002),Intonation (2nd ed.).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Crystal,D.(1969).Prosody system and intonation in English (2nd 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Zhang Fengtong(2002).British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3nd ed.).Chendu:Si Chua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