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鲁滨逊独自一人流浪孤岛, 圣地亚哥独自一人面对险恶的大海。同样是“孤独”,然而,他们的孤独却又不一样。鲁滨逊的孤独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而圣地亚哥的孤独则是永恒性和主观性的。

【关键词】鲁滨逊 圣地亚哥 孤独

前言

孤独是一种不愉快的,令人痛苦的主观体验或心理感受。孤独的产生往往并非因为身边没有亲朋好友。孤独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到达一定的程度后才产生的一种感受。这是一种迷茫与无知的感觉,使人群中的敏感分子感到孤独。千百年来,无数的文学作品、文学主题反复提出,反复呐喊人类精神的孤独。本文将比较鲁滨逊和圣地亚哥遭遇到的不一样的孤独。

鲁滨逊的孤独是时代性的

鲁滨逊生活在资产阶级争取和巩固政权的时期,他被资产阶级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他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言人。小说中多次提到“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邪恶的力量”“神秘而有力的天数” 这“力量”“天数”使他不断同自己作斗争, 三番五次地出海。那这“力量”“天数”到底是什么呢?人们有多种说法,有的说,那是为了攫取财富和领土而有的野心;也有的说,那个力量是上帝的意志,是鲁滨逊的命运之神;但是实际上鲁滨逊的选择和各种行为更多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特点。这是17、18 世纪西方资产阶级信心与希望、前途与光明的充分体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升时期的真实产物。鲁滨逊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特征体现在:

1.自我实现、冒险

首先,鲁滨逊是一个不安分的冒险者。在家中,父辈所有的希望全都放在了鲁滨逊一个人身上。父亲要求儿子老老实实地靠自己的勤勉和努力挣一份家财,过一辈子安适而惬意的生活。但是这个孩子遨游四海的念头从没有改变过。于是,他背着家庭,私自出海,尽管道路坎坷,可是最终一种“神秘而有力的天数经常逼着我们自寻绝路,使我们明明看见眼前是绝路,还是要冲上去”。情感战胜了理智,在鲁滨逊看来,没有比冒险和开拓进取更刺激和好玩的事情了。骤然成为巨富,和妻子、孩子的家庭之乐,岁月催人老的无情,这一切依然难以阻挡鲁滨逊的步伐。侄儿的劝说,不过是鲁滨逊伺机而动的诱因,真正的原动力仍然是他不习惯平凡生活、无意安适生活的所致。这是导致他处于孤独状态的环境之下的内在原因。

2.掠夺占有

他几次出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到非洲贩卖奴隶。他用火枪和《圣经》慑服土人,使“星期五”心甘情愿地做了他的忠实奴仆。“星期五”是他给一个土人取的名字。火枪和《圣经》就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人民所惯用的双重武器。鲁滨逊顽强不息地与自然作斗争,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占有财富和土地。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出现的时候,鲁滨逊就踌躇满志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我的。”如果有可能,他要传给他的子孙。当岛上有了“星期五”的父亲和那个西班牙人后,他为自己“像个国王”“我的百姓完全服从我”而满心高兴。即使回到英国后, 他视察他的“领地”,把岛上的土地分租给新去的居民。鲁滨逊身上的两重性,充分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18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正处在自由竞争的上升阶段,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才孕育出了“鲁滨逊”这个前无古人的资产阶级形象,它具有相当典型的代表性: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白手起家地开创自己的事业。鲁滨逊的孤独是在他那带有资产阶级思想的驱动之下逐渐形成的。当他孤独地在岛上生活时骨子里面贯穿的还是那些思想,从始至终那种“力量”和“天数”都在左右着他。他的孤独是由于时代所造成的,带有强烈的时代的印记,如果没有那样的时代背景,他或许会像父辈那样平庸地过一辈子,还和很多人一样安稳地在他的老家享受平凡的生活,可正是由于受到了时代思想的影响和启发,鲁滨逊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他的孤独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孤独的,在开拓殖民地的初期是孤独的,这种情况慢慢的发展就会向它的相反方向转变,即是热闹和繁荣,这时那种孤独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散,最终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之中。

圣地亚哥的孤独是永恒性的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以简练、有力、明快、朴实、含蓄的文学语言和叙事风格,实践了他的“冰山理论”,完成了他的美学追求。这种伟大作品的神秘之处就是冰山下被我们挖出来的东西,圣地亚哥的孤独从文章表面都可以看出来,这种表面上的孤独延伸到冰山之下又是什么呢?或许那是作者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东西。圣地亚哥不像鲁滨逊那样返回了祖国,并与其他人融合到了一起,他从来就是孤独的,他捕鱼回来之后周围的人都没有理解他,他仍然是孤独地生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其永恒性可以从两方面来说明:

1.人类的孤独

圣地亚哥满怀希望出海捕鱼,却败兴而归。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失败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冒险,他只在近海捕鱼,一无所获:他冒着生命危险到更远的海域,仍然没有转机。出海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在第八十五天他终于捕获了一头巨大的枪鱼。但这时的圣地亚哥瘦弱憔悴,难以制服这头大鱼。但是最终,圣地亚哥在这场持续了三天的决斗中幸存了下来并准备把他的战利品带回家。在凯旋途中,由于受到鲨鱼一次次凶猛的攻击,胜利的狂喜被冲淡,沮丧席卷而来。这几乎在向圣地亚哥暗示,在这场战斗中,他驾驶小船的航行成为一面象征永远失败的旗帜。

在捕鱼的场景中,只有圣地亚哥一个人,在他背后的人们被隐化了,或者说他就是整个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作为类的代表。并表现他作为人类的代表是怎样与大自然进行对抗的。面对风浪翻滚的大海,抵抗残酷无情的烈日,度过日夜交替中的黑暗,对人类来说,大自然中存在很多阻碍人类向前发展的艰难险阻,人类在处理这些阻碍的时候,是无法向其他生物种类寻求帮助的,人类与其他的生物种类是互不理解的,甚至在人类看来,其他的种类没有理解能力,或许在其他生物的眼里人类也是一个不懂得他们世界的异物。所以,人类在自然界中是孤独的,也只能孤独地面对自然环境。人类的孤独是终极性的,贯穿整个时空,并且也是不可改变的孤独,所以圣地亚哥的孤独是永恒性的。

2.人生的孤独

圣地亚哥作为个体的人来讲,他的人生即是指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一段历程,是他活着的整个过程。孤独就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伴随着他。一个孤独的境地:失败的境遇、孤寂的生活、一个人被抛在大海里孤立的境遇。他的奋斗是孤独的,他的精神是孤独的,周围没有人理解他。四十八天的海上生活中,每天都是自言自语,要么对天、对月亮、对星星说话,要么对鱼、对水说话,如果说这份孤独是由于环境导致的话,那么他回到人群中呢?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这份孤独在人群中仿佛更孤独。如果说人群对圣地亚哥有着依恋的话,那就只有小男孩马诺林了。马诺林是圣地亚哥在人世间唯一的牵绊,是他除了海与鱼外另一个信念。在海上的日子里,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圣地亚哥每说这句话都让人感到他身孤力单的凄凉,孤独无援的处境。但是,如果那孩子真的在他身边的话,他不一定还会打到那么大的鱼,也不一定还会与那么多条鲨鱼搏斗了。

圣地亚哥的一生注定都是孤独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老人的窝棚里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在褐色墙壁有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和一幅科布莱圣母像,这是他妻子的遗物,老人现在依然保存着,可能就是为了保留妻子对他的爱,或许更可能是表达对耶稣和圣母的崇敬。妻子可能给他关爱,可能让他摆脱孤独,但是那样的情况来了又走了,可能就只在一瞬间,妻子象征着在老人曾经生活中的某一点,使老人不孤独的瞬间感觉。而耶稣和圣母是救世主,周围没有人能帮助他,从客观来说他必须孤独地应对他所经历的环境。老人最后带着只剩下骨骼的大鱼回到家之后,许多渔夫围着老人的船,一个渔夫量着鱼的长度,客店的老板感叹着“多大的鱼”。老人觉得这些都与他无关,已经回到他的窝棚睡着了,并梦到强大而又独来独往的狮子,狮子的意蕴是他的坚强和孤独,男孩陪在他的身边,而男孩是他自己,这说明在他的世界里还是只存在他自己,预示着将来的情况也如此。

结束语

读者往往会被鲁滨逊和圣地亚哥强烈的孤独感所震撼。然而,他们面临的孤独却是不同的。不同的时代背景、时代思想造就了不同的孤独。对于这不同的孤独,读者应该细细体会。

参考文献:

[1]张巧毅.并存于海明威作品中的双重意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06.

[2]刘一红.从捕鱼情节看海明威自然观的两面性[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