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高等教育重视知识教育,容易使大学生忽视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探索。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一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和工作体系下,从生命教育的现实紧迫性、生命教育的理论构建和生命教育途径探索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分析,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和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3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及生命教育对策研究”(No.2013Z043);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人文社科类)项目“大学生生命教育多维路径研究”(No.2014G6505068);长安大学2014年度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高校新生教育中大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点。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基于学科的知识教育为主,容易忽视对大学生人格、道德、意志、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导致一些大学生无法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各种心理问题不断涌现,思想、行为走上极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工作体系,借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可以探索出符合我国大学生发展需要的生命教育模式。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紧迫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高校大学生自杀人数也逐年攀升[1]。除了自杀,近年来校园恶性事件频发,也敲响了大学生亟需进行生命教育的警钟。从2004年马加爵残忍杀害4名舍友,到刚刚过去的复旦大学研究生中毒身亡,10年来一件件令人震惊的刑事案件折射出高校学子对于生命的冷漠。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变得异常紧迫,《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2010-2020年)》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2]。

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在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它关注的是人生实质、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本质性、终极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功能和意义等方面与生命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目标存在一致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坚持全面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升华[4]。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和生命意义的提升,也是高等院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目标,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的。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功能存在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育人功能和开发功能在本质上具备生命教育的作用[5],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意义是一致的。生命教育的价值本质在于追寻教育的本真,回归教育的生命本性[6]。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还是生命教育的“提升生命价值”,二者的工作内涵都是基于生命存在的前提下,使教育更尊重人性和生命发展规律,使受教育过程成为感悟生命、提升生命的过程。

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教育新目标和新任务,只要发现并弘扬生命的潜智潜能,每个孩子都将是社会的“有用之才”[7]。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内涵关联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生命教育的理论构建

“生命教育”的思想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国内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根据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构建分为三个层次:珍惜生命存在,提高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

第一,“珍惜生命存在”是生命教育的最低要求。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现实原因是防止大学生自杀等危机事件的发生,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挫折承受力。

第二,“提高生存能力”是生命教育的基本保障。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不仅需要主观的态度,更需要个体具备保护生命的能力。

第三,“提升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在这一层面,通过生命教育,大学生能充分认识生命的可贵,在有限的生命长度内最大化地发挥个体的才能。

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

1.利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培养珍惜生命的态度

生命存在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利用团体活动、班会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开展“认识生命”的主题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妇幼医院,通过医生讲解或观看科教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让大学生感受生命诞生的艰难。

2.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效,增强愉快生活的心理调适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融入“感受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和思想,让大学生体验生死的强烈反差和冲突,激发大学生渴望生存、珍惜生命的现实心理需求。同时,通过心理调适技术和人际交往技巧的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化解人际矛盾,科学地管理情绪情感,增强大学生快乐生活的能力。在学生工作中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与治疗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创伤的干预作用,针对部分学生严重的抑郁、焦虑等可能诱发危机事件的不良心理诱因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自杀风险。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生命教育的现代化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青少年上网最重要的终端[8]。大学生生命教育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大学生常用的QQ、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设立生命教育的公众平台,定期发布“生命教育”相关内容,鼓励大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心得,通过这些时尚的渠道将生命教育传播到大学生中。

4.通过专题教育培训实践,增强维护生命安全的能力

维护生命安全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基于生存能力的培养,爱护生命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个体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保护,更广泛地体现在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具备珍惜生命的态度,还需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中,高校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可以和消防队、医院、公安局等社会力量合作,为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安全训练,例如火灾、地震等灾难发生时基本的求生、救援常识,遇到袭击时紧急逃生的技能等。

5.加强法制教育,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生命权利

通过《法律基础》课等法制教育途径,培养大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在生命安全受到侵扰和威胁时,利用法律武器合理合法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在矛盾冲突中因为一时冲动盲目伤人或自伤,造成严重后果,给学校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此外,高等教育还需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修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不仅陶冶青年人的情操,更启发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大学生生命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6):115-117.

[2]叶华松.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5):71-73.

[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141-148.

[4]葛君梅,葛君芳.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途径探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8):24-26.

[5]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131-135.

[6]周家荣.“三生教育”的生命伦理观[J].学术论坛,2010(6):1-4.

[7]潘涌.教育新境界:让每个孩子都成才[N].光明日报,2012-12-14.

[8]刘洁.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2):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