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独立学院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加之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实践本身的效用决定了应以课堂实践为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建议整合课程内容,开展专题讲解,以专题为依托展开课堂实践教学。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弘扬主旋律,反对伪励志并尝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堂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筑高校思政课大课堂,完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BY117)。

实践教学除了传统的走出课堂、参观调查、参与社会活动等基本形式,也包括广义的实践教学,即除了理论讲授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1]作者系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多年教学中深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的困难,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以课堂为主。

独立学院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的原因

1.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要求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

⑴实践教学经费不足。思政课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理论上重要,事实上不重要”的尴尬境地,投资者为了节约成本,学校管理者也不够重视,往往不划拨或压缩对思政课的资金投入,导致课外实践无法开展。

⑵实践教学主体能力有限。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以年轻女性为主,年轻意味着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组织课外实践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加之每位教师承担较大的教学工作量,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课外实践。

⑶实践教学组织难度大。思政课基本都采取大班授课,学生数量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当困难。学生外出实践安全问题也无法得到保证,教师一般不愿组织开展。

2.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要不断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相比普通高校招收的“一、二本”学生,独立学院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但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倾向于在课堂上表达自身的看法,展现自我。而且大学课堂如果只是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效果肯定不佳,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情绪,所以每节课留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课堂实践,既符合教学规律,吻合学生实际,也契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实践本身的效用决定了要开辟出课堂实践教学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台下听得津津有味,一旦学生走出课堂,并不能将所学内容与自身行为结合起来,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实际相脱节,如何实现知到行的转化,实现知与行的统一,这就得发挥实践的作用。实践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究发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理论教学的所有内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内化到心灵深处,通过心灵的触动,进而具体化到实际行动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索

1.适应大学新生活,确立人生新目标

步入“象牙塔”的新生,会发现大学生活和高中时代有很大的区别。教师播放一段“画出来的大学生活”动漫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就“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大学生活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对学习生活有哪些不适应的地方?”等问题进行讨论,新生既有热情激情,又有切身体会,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大致了解了学生的心声。部分同学由于成绩不理想,进入三本院校,深感悲观失望,恰时引入刘欢的一首“从头再来”,告诉学生:有时候,忘记比铭记更好,因为忘记可以从头再来,忘记可以轻装出发。现在从头开始,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及时明确自身新目标。

2.肩负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

历史不容否认,教师用一组历史的图片或视频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让学生意识到国家面临的多重挑战,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坚信“小我虽小,应该为成为建设伟大事业的一员而自豪”。针对学生素质,就“你入学后的感受和情绪”、“谈谈自身素质现状”以及“大学阶段的素质发展目标”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立志四年大学生活中会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扛起历史的重任。

3.树立坚定信念,放飞理想翅膀

很多大学生感觉坚定信念、实现理想似乎遥不可及,践行更难。对此,教师组织了“信念凝聚力量”的主题演讲,在激情的演说中激发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理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岁月的积累和沉淀,所以鼓励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在一学期、本年度内或四年里要实现的目标,制订一个明确的、合理的规划,然后大胆“说出自己的理想”,并请舍友或其他同学作为见证人,监督其行为,见证其成绩。

4.热爱祖国,从我做起

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投入,更需要用行动去践行。教师组织了“我心目中的伟人”、“今天,这样的爱国行为让我感动”等主题演讲,开展爱国知识竞答、“美丽家乡图片展”、爱国歌曲竞赛等活动,既营造了良好的爱国氛围,也有助于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等的了解;还针对一些社会热点(如“钓鱼岛事件”)展开讨论,通过当时的游行场面和打砸抢烧画面,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理性爱国。

5.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针对消极的人生态度,错误的人生追求,教师围绕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中的感人时刻,结合“最美人物”展现出来的真善美,让学生看到社会文明的觉醒,人性光辉的复苏,重新思考人生价值的真谛。思考把生命的大部分光阴和经历都放在对金钱和地位的追求上到底值不值得,生活中是否还存在很多更加重要但是却被我们一次次忽略的东西。学生也表示我们更需要关注在人生这个过程中,自己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付出和给予了什么。

6.优化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会遇到很多冲突和矛盾,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合理解决这些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对此,教师联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中发放“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分析总结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期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7.心存感恩,让世界充满爱

感恩缺失会使下一代成为冷漠之人,会使社会失去起码的良心。对此,教师播放了一些教师感恩教育《爱父母篇》(或邹越感恩教育《让世界充满爱》片段),触动学生心弦,随后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给父母写一封信或编发条短信,感恩父母的抚育之恩。在此基础上,通过分享“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把这种感恩扩展到感谢师长的教诲之恩,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感谢社会的给予之恩,并将这种感恩之情付诸行动。

8.培育职业精神,树立诚信品质

团结合作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大多数学生经历简单,未受过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对此,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成语接龙”游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凝聚集体智慧,比赛哪组接的成语最多。还可确立主题,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发言成绩代表整组的成绩,学生顾忌到集体的荣誉,普遍比较重视。

9.提高自信心,扩大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不是离群索居的,必须与他人交往,但有部分同学由于自己来自偏远农村、成绩不佳或相貌不好等原因而封闭自己,回避交往。为了让学生迈出交往的第一步,教师鼓励同一课堂的两个班学生互相认识,通过交流,他们互换联系方式,学会了大胆和融合,并表示交往其实并不难。就学生不自信问题,开展“写出他(她)的优点”活动,鼓励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抬起头来走路,人生会更精彩。

10.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网络文明

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公德缺失比较严重。课堂上,我们展开调查“你身边最不文明或你最讨厌的社会公德缺失现象”。学生结合实际,深有体会,纷纷表示自己的愤慨,强调自己会做一个文明人。然后深入校园,观看“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短剧,旨在揭示校园不文明现象,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让校园文明永放光芒。

11.正确对待爱情,憧憬美好婚姻

由一首庞龙的“幸福的两口子”歌曲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温馨的氛围中,对爱情婚姻有一份期许。就这个人类永恒的话题,教师组织了“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谈恋爱”、“爱情是否需要考验”、“选择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等辩题,学生很感兴趣,积极表达自身想法,刻画自己理想的人生伴侣,憧憬将来美好的婚姻生活,课堂气氛活跃。

12.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范

大学生应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具备良好法律素质。教师主要就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刑法、民法、婚姻法主要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今日说法”展开案例讨论,通过对一些典型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提高分辨善恶是非美丑的能力,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正确弘扬主旋律

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由于肩负着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历史使命,有些教师上课只宣讲社会正面的、光明的、美好的事物,不敢就社会丑恶现象开展讨论辩论。认为学生接触了社会阴暗面会怀疑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会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其实越是回避越会引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反感。教师不能掩饰阴暗面的存在,可以适量引入阴暗面素材,并就阴暗面产生的原因、本质、危害等进行深入的剖析,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定立场,这种方式才是正确弘扬主旋律。

2.反对伪励志

教师期望学生成为栋梁,经常给学生讲励志故事,用他人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但片面地灌输,用指标来衡量成功,是不科学的,是一种伪励志。青年人当然要奋斗,但作为一名教师,片面鼓动出人头地,夸大所谓的成功,起码是不负责任的。[3]教师都是有了一定社会阅历的人,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都不是金字塔的顶尖人士。如果带着这种伪励志的心理走向社会,就会发生偏差。毕竟我们与有些成功人士时代背景不同、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性格心理不同,太多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轨迹。所以在选择典型案例时,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某些共同之处,能够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

3.改革考核方式

既然为了确保参与面,提高参与率,进行了化知为行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所以考核方式要突出实践性。学生往往是考什么重视什么。为了取得“基础”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把课堂实践内容纳入学生考核体系中,每一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都应该有所评价并记入成绩。[4]对于那些上课只听不讲,不参与课堂实践的学生,只给基础分,只有参与实践才会有较好成绩。学生为了修够学分或追求更好成绩,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表现相对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1]徐伟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课堂实践教学设计[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申艳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3]王红.夸大所谓的“成功”是不负责任[N].中国青年报,2013-12-13.

[5]刘卫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