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并将由此生成的个人感悟用散文般的语言表现出来。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日常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

二、教学难点

1.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七年级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

2.完成个人感悟作品时,可能存在差异与不足。

三、教学过程

(一)思索亲情,导入新课。

亲情在哪里?有人说,亲情就在朔风呼啸的冬夜,母亲手上翻飞的针线上;也有人说,亲情就在炎炎夏日,父亲为你驱赶蚊虫的芭蕉扇上;还有人说,亲情就在父亲脾气暴起对你的一顿毒打上,母亲啰里啰嗦的唠叨上……可老师要说,亲情就在一家人平平常常的散步里,知道为什么吗?(导入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走进亲情。

1.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画出文中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幻灯片出示字词正音正字。

3.学生自由读,并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直接感受)

提示:概括主要事件要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要简洁明了。

得出:散步——分歧——解决(幻灯片出示)

感受:幸福、亲情、爱心……(学生可能说到的)

(三)身临其境,寻找亲情。

1.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代表文中的“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2.多媒体出示所预设的每一个情境,要求各小组跳读课文,展开讨论,抓住文中对自己所在小组代表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等的描写和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完成本组的问题。

①情境一:假如你是文中的“我”,面对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的分歧时,你会做出和“我”一样的决定吗?说说理由。

②情境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母亲,在儿子做出顺从你意愿的决定——走大路时,你会像文中的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吗?说说理由。

③情境三:假如你是文中的妻子,在做出委屈自己儿子的决定后,你会依然“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继续向前走吗?说说理由。

④情境四:假如你是文中的儿子,在父亲做出走大路的决定后,你会哭闹吗?说说理由。

3.各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引导的目的是担心学生脱离开文本,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一次小小的家庭散步所折射出的浓浓亲情)。

4.重点分析: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在交流的基础上最终引导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四)回到现实,述说亲情。

普通的一次家庭散步,折射出亲情的美丽,反射出尊老爱幼的耀眼光芒,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动人的瞬间,只是我们常常见到却又常常忽视。生活中亲情的体现,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撼地的,或许是周日下午,妈妈送你到村口的一个背影;或许是摔到了,爸爸说,“男子汉,站起来”的一句鼓励;或许饭桌上奶奶说,“多吃肉,长身体”的一句叮嘱;或许是生病时家人脸上的焦急……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搜索一下,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曾有哪些画面悄悄打动过你的心。

1.朗读教师自己书写的曾在自己心中留存的那份感动。

2.学生述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份感动。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散步》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但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着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无偿的给予,它更应是儿女们无言真诚的回报。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